小城的人善良,乐于助人,更为善良的管府市长建立了一系列城令,比如流浪者是合法人,比如允许流浪者躲在市民檐下。
小城位于一处不怎么平的平原上,南边地表鼓鼓囊囊,散落多处小丘壑。平原四周围着一圈山,偏东北的山矮一头,西北的山陡峭被雪,西南毗邻富饶地区,东南山麓猛兽云集。山谷里的小城由仓廪充实、自给自足,发展到产物过多、货币贬值。
人们四处探城外的荒野。北部土壤贫瘠,且山外是荒无人烟之地,可开发,但不可商贸;东南的猛兽吞食了不少胆敢来探索的人,甚至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队;唯有往西南走,探索者顺利联系到富饶城镇。镇上派人探查一番小城,又派人勘测西南山脚的地质状况,表示很愿意与小城商贸往来。
小城虽小,四季俱全,且分明。春潮,夏雨,秋凉风,冬寒雪。过了芽雨时节,夏季雨水渐充沛,各家檐下常常住着避雨的流浪者,他们都很感激有一处属于自己遮风挡雨的处所,虽然间有飘雨,虽然只挡一面风。
流浪者寄人檐下,尚且可应付夏日生活,但当寒冬来临,老练些的流浪者就会离开避风雨处,走到壁炉外墙边蹭热度。即便如此,依然会有流浪者撑不到潮春,而将身融入冬天的冰凉。
每当这时,相关的宿主一家看着他们潸然泪下。经管府确认后,秉着高尚情操的宿主一家,就会亲自在门前花圃里刨个大洞,安放这些放走了灵魂的皮囊。再在上面种一棵皂角树,待来年春,一树黄绿花序绽放,漂亮极了。
每一位路过树下的市民,心中都会默念,逝者安息。一旦葬礼办妥,管府就会通知提前预约的流浪者填上空缺。
小城管府及市民对流浪者的宽容、热心和礼遇,给小城带来了很好的口碑。虽然小城深居山中谷地,但这里从来不缺流浪者。管府考虑到因此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规定流浪者的容纳上限不得超过小城居民户数。然而,前来预约的外地流浪者还是茫茫多。近期还来预约的人,他们都对自己的寿命极其乐观。
去年夏,西南山脚的通道被凿通,为表示愿友好合作,小城以低价把挖出来的矿产卖给了申安镇。小城外溢的各式产品成了商品,户主们都笑得和夏日骄阳般灿烂,笑得似清秋高日般爽朗。
去年冬,比往年稍寒。户主们置办了新的冬装、新的床单被褥,添置了不少柴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着新奇的餐具,屋里垫新毯,舍外挂新灯。看着每一间房屋,每一个角落,都点缀着新意。就像是积灰已久的窗台有了新鲜的老鼠脚印。
今年春,小城冒出了一批新的小树苗。
如今将再入冬夜,天乍寒,漫天落冰碴子。许多流浪者夜里被冻醒,面面相觑。他们裹紧破旧棉被,在檐下缩成一团。铺盖纸壳子的流浪者哆哆嗦嗦往壁炉墙边靠,又一路骂骂咧咧走回檐下。
前年来这户门前落住的人,有一张毛发疯长的脸。他在纸板下打寒战,牙磕得很快、很响。冻得实在难受,他从被窝里爬出,从垃圾篓子里捧一把枯叶铺在纸板下,又拖来已晾干的拖把堵住纸壳子拱起的灌风的洞口。
清凉的月光打在树上,那是几棵皂角树,立在破旧的小院里,等着来年迎接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