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实验,1990年,三名心理学家在柏林艺术大学做了一项研究,根据演奏水平和潜质把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优秀演奏者,另一组是普通演奏者。
研究发现,两个小组花在音乐上的时间是差不多的,每周大约是五十小时。差异在于,优秀演奏者花在刻意练习上的时间是普通演奏者的三倍。
优秀演奏者每天会刻意拿两个精心规划好的时段去训练,而普通演奏者则把时间均配在全天范围。
这就表明,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想要有所提升,光有努力投入是不行的,得有方法。
关于如何习得一项技能,萧秋水老师曾经说过:“要像训练特工一样训练自己,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如果像那个普通演奏者那般,那不管你投入的时间多长,你的努力也会很低效,不会带来质的飞跃。
那我们作为普通一员,要如何做,才能远离低质量勤奋,像训练特工一样训练自己,让自己成为高手呢?
01.确立目标,微量开始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欢跑步,且会每天坚持去跑。有人就说,好羡慕你呀,可以如此坚持,我也想跑,但就做不到长期坚持,总是跑没几天就放弃了。
这是为什么?因为对方可能只是看到我在做这件事,自己也想跟风做,并不清楚自己为何而做?目标是什么?又或者说,一开始就把量定的太高,自然难以坚持了。
我能够坚持每天不间断跑,是因为我清楚自己的目标,一个是希望有个好身体,且很享受这个过程,另一个是践行微量跑,每天不少于1㎞。
要想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既要能够得着,也要有难度,在明确你的目标前,要学会去思考:
1)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2)这个目标足够明确吗?
3)是否存在挑战?可以如何优化?
只有这样,当你要做这一件事时,才能在目标中前行,在微量中坚守,最后才会让你走得更长远。
02.积极践行,达成结果
人们总是习惯于立下各种flag,但为何立下的flag,总是没了下文?那是因为你缺少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行动。
赵昂老师说,只有目标,没有结果,就不会有要求,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目标是经过三思而定下的,但有人会做不成一件事,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降低自我标准,潜移默化中,看似做了很多努力,实际也只是表面功夫。
有句话叫不着急,慢慢来,但不是让你无底线降低自我标准。
要知道,真正的高手,会不断提高标准,并极致践行,去靠近目标,最后达成理想的结果,提升自我。
03.勤于反思,有效总结
不管做什么事,埋头苦干,并不会带来任何有效的成长。很多时候你付出很多时间,但你的努力并无成效,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你对自我的认知不够,没有反思成因,只是单纯去做时,并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在事情做完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学会坦诚面对自己,养成复盘习惯,优化目标方向。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赵昂老师在《洞见》一书中提出了“回馈四问(GIVE)”法:
Good:过去的这个阶段中,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
Improve:可以提升的地方是什么?
Value:这个阶段对我的价值是什么?
Effect:这样的价值对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04.突破设限,持续努力
在完成一件事后,很多人可能就急于去做下一阶段的目标了。
但如果你仅是一直停留在一个熟悉的领域去做事,就永远不会有大的突破,久而久之,甚至还会产生倦怠感。
要想更好的成长突破,就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方有无限可能,要懂得去突破认知、圈子、领域等,而不要一直停留在自身安逸的圈层。
具体方式就是要多读书,见牛人,勤思考,唯有这样持续去做,才能让你保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努力,最后在刻意练习中成为某领域的专家。
任何时候,不要低头前行,要懂抬头看路。要学会持续循环的前进,像训练特工一样,对自己提出高标准,才能摆脱简单勤奋、低效努力的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