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读书计划第三天#
《终身成长》第三、四章。这两章主要是讲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以及在体育届,冠军的思维模式。
01、有选择的改变。
虽然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以被改变,但是并不能决定改变花费的时间和效果。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被改变和需要去改变,比如喜好和三观。
02、思维模式和成绩。
想达成重要成就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力以赴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
改变了思维模式,落后生也能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比如通过阅读。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上课认真做笔记,把所学的内容背下来,这么努力还考不好就是这门功课不适合他。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并非不动脑筋的死记硬背,而是会串联各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规律。
03、培养思维模式
当我们认为其他人比我们聪明、有天分时,很可能只是别人用了更好的技巧、自学了更多内容&进行了更多的练习,跨越障碍。
04、标签的副作用
夸奖和否定的标签,都容易让人陷入固定思维,不敢走出标签。夸奖的标签容易让人不敢突破,而否定的标签让人不敢跨越从而取得成就。
05、体育名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通过大量的事例,得出结论:方法比天份更重要。作为一名体育运动员,冠军思维、秉性、决心、意志,一起决定了能否成为一名优质出色的运动员。
我最受触动的是拳王阿里战胜对手的案例。我们印象中,世界拳王阿里是一个有拳击天份的人,而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身体条件并不是拳击手中最佳的,他的拳头大小、臂长、胸围以及体重并不符合测量标准。他的身体最大优势在于速度快,但除此之外,他的力量不够和出拳姿势不标准,打拳方式完全不对,出拳业余完全不能护住下巴。
而他的对手索尼利斯顿是天生的拳击手。符合拳击的一切条件,且水平传奇。
阿里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除了速度快,最重要的是头脑相当聪明。他观察对手,不仅学习比赛场上的格斗风格,还观察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一切关于对手的报道,和所有接触过对手说过话的人聊天。
阿里每天躺在床上就会去思考,将这些信息联系在一起仔细分析,尝试弄清楚利斯顿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然后用这些来对抗对手,创造了拳坛奇迹。
一位著名经纪人回忆说,阿里出拳动作身体完全不对,但他的大脑却精准运转。
06、思考
想要达成一件事,正确的思维方式➕勤奋。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樊登在《认知天性》序里说,一学期结束,书干干净净,考试年级第一。而很多女同学,很努力很勤奋各种颜色的笔记做了满满一本书,成绩仍旧不理想。这就是用脑筋读书和不动脑筋读书的区别,也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人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