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背债人”行业现状

作为操盘职业背债人的中介机构,目前来看(2025年5月)表面有市场,实则风险极高,红利期已过,极易触法。

一、为什么有人觉得“好做”?

确实,在某些城市或行业,“职业背债人”的需求依旧存在,中介角色仍有空间,原因包括:

1、大量债务方急于“摘帽”:老板需要甩锅,找人顶上,市场有真实需求。

2、部分人愿“卖身份”:经济压力大的人愿意冒险,为几千几万块钱“挂名”。

3、法律认定难度高:挂名法人和实控人的界限在某些案件中确实模糊,老板容易脱身。

4、中介费收益高:中介收取几千至几万一单,甚至参与“债务洗白”全流程,有较高利润空间。


二、但现实是:“不好做了”——原因如下:

1、监管愈发严厉

国家在打击“逃废债”行为,法院越来越倾向于“穿透股权”看实控人;

2、法人挂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协助逃避债务”,已不再模糊地带。

3、刑事风险陡增

《刑法修正案(十一)》后,“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容易落到“背债人”头上;

4、中介组织者可能被追究为共犯,尤其是在多人、多公司、明知非法的情况下。

5、参与者法律意识提升

以前“背债人”多为农村或信息闭塞人群,现在很多人知道风险,越来越难找;

6、许多挂名人一旦被追责,会反咬老板和中介,引发连环法律纠纷。

7、黑中介“内卷严重”

同类中介太多,低价恶性竞争;

有人开始“骗信息费”“骗保证金”,扰乱市场,也容易被公安列入打击对象。


三、综合评价:

1、维度 评价

市场需求 仍存在(主要集中在高风险行业,如P2P、矿业、房地产)

2、利润空间 中等偏高,但在下滑

操作难度 上升中,涉及大量资料伪造/账户操作

3、法律风险 极高,已有中介被判刑

可持续性 非常差,属于过渡性灰产


四、结语建议:

短期快钱,长期毁灭性。

现在做这个,等于在悬崖上捡钞票,而且后面还有人盯着你——法院、公安、老板和“背债人”,哪个环节出问题,中介都容易变成替罪羊。

如果你是考虑是否要涉入这个行业,那我建议:尽早脱身,转型正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