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中国孩子的花钱能力火箭般上升,年龄小到吓人,数目惊掉下巴
6岁孩子豪掷4万网购;9岁孩子玩游戏,2月花掉10万;11岁侄子为打赏主播、玩手游,一月花光40万卖房款;12岁男孩花光母亲借来的看病钱;13岁男孩一月偷用家里9万块,买了1堆草……
类似消息层出不穷,不断刷新家长对孩子智商和能力的认知。
只可惜这些惊叹不会洋溢喜悦,只会和焦虑泪水相伴。
必须正视的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家长们忙着致富赚钱时,孩子们耳濡目染,已学会用先进的支付方式为自己的兴趣消费,可惜,也只是消费而已!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对金钱的数量只停留在作业本上的加减乘除,对现实生活中的金钱数量概念几乎为零。
据偷用9万块、网购一堆草的13岁男孩家长陈述,儿子从小学习就很优秀,是个妥妥小学霸。
因为受父亲影响,也喜欢上养植物,做父亲的觉得不能让孩子一味学习,要培养多方面兴趣,于是支持孩子养植物,所以看到孩子买植物,没过问多少钱。却万万没想到,孩子一个月花掉了9万块!
乍听上去这个逻辑很感人,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可谓用心良苦,可稍加思考就会发现问题所在:一个13岁(应该是小学六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学霸,9万块在生活中的具体含义居然毫不明晰。
这些以学校分数论英雄的中国家长们,面对如此高分低能的学生,面对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素质,是否该清醒了?!
真正的素质教育,到底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中国的家长们太忙了!中国的家长们又太爱孩子,太希望他们成龙成凤了!
于是,家长们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交给了学校和社会,自己只负责赚钱交学费!
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颇耐人寻味。
中国小孩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我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将来都是你的了。”
美国小孩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
在中国家长眼里,跟自己儿子这样泾渭分明实在无法理解。
但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让美国小孩懂得,花自己的钱才是最仗义的;而中国孩子会觉得,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因为那早晚都是自己的。
追根溯源,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而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融会贯通于实际生活中。
财商,更该从小培养
在当下这个注重实用主义的理性社会中,成年人对财商的重视与日俱增,却忽略了也该对孩子从小渗透。
当我们为几岁的孩童成千上万的花费目瞪口呆时,就应该意识到孩子的财商培养已刻不容缓。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与财富观,才是智慧家长的明智选择。
世界著名的财商类书籍《富爸爸穷爸爸》中说过:
父母不能把提高孩子“财商”的希望,寄托于现有的学校教育系统。
也就是说,孩子的素质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和社会,一定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而重要的财商教育,一定要由家长配合完成。
当孩子宅在家,对着电脑和手机将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时,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让他接受金钱和财富的教育。
《富爸爸穷爸爸》用生动故事提高孩子的财商思维
它是全球最畅销的通俗理财读物。
书中讲述了这样的内容:
罗伯特·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清崎遵从“穷爸爸”为他设计的人生道路:上大学,服兵役,参加越战,走过了平凡的人生初期。直到1977年,清崎亲眼目睹一生 辛劳的“穷爸爸”失了业,“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罗伯特·清崎毅然追寻“富爸爸”的脚步,踏入商界,从此登上了致富快车。
清崎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本书发行109个国家,总销量突破2900万册!英文版连续6年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中文版连续18个月蝉联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结语
时代的飞速发展提示我们各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更是每对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好的教育,应该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分每秒,愿每一位家长能从这些问题中思索感悟。
做一个优秀的合格家长,是每一位父母的义务,更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