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三颗炸弹
高二下半年的春风刚刚吹软了三里高中操场边的柳条,一个消息如同深水炸弹般在平静的校园里轰然炸响,震得所有人目瞪口呆,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难以置信的焦糊味。
“陈建国,要提前参加高考!”这个消息比谁谁考上了清华北大还劲爆。
提前高考?在90年代初的县城中学,这几乎等同于天方夜谭。这意味着他要跳过整整一年的系统复习,以高二生的身份,去挑战汇集了全省精英的高三学子,争夺那张通往象牙塔的船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跳级”,而是近乎自杀式的疯狂冒险!
班主任老李第一个冲到陈建国面前,眼镜滑到了鼻尖,额头上青筋直跳:“陈建国!你疯了?!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高二的课程都没学完,高三的系统复习更是空白!你这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他痛心疾首,仿佛看到一颗刚冒尖的好苗子就要被自己亲手掐断。
教导主任阴沉着脸,拍着办公桌上一摞厚厚的复习资料:“胡闹!简直是胡闹!学校没有这个先例!高考是严肃的、神圣的!不是给你逞英雄、玩心跳的!你以为你是谁?” 唾沫星子几乎喷到陈建国脸上。
同学们更是炸开了锅。曾经的“学渣”逆袭已是传奇,如今这传奇人物又要上演“飞升”?羡慕、嫉妒、不解、嘲讽……各种目光交织在陈建国身上,像一张无形的网。
“建国,你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连一向看好他的李卫国都忧心忡忡,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满是担忧,“就算你学得快,可高考不是儿戏啊!少一年复习,差之千里!”
面对汹涌的质疑、善意的规劝和恶意的揣测,陈建国却像风暴中心最平静的礁石。他站在教师办公室的窗前,目光平静地投向远方连绵的灰色山峦,那眼神里没有少年人该有的热血冲动,也没有被质疑时的委屈愤怒,只有一种深海般的沉静和不容置疑的笃定。
“李老师,主任,” 他转过身,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嘈杂,“所有的课程,我已经自学完成了。高三的复习资料,我也做完了三遍。我有把握。” 他的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没有炫耀,没有激动,只有陈述。
“把握?” 教导主任气极反笑,指着墙上贴着的历年高考光荣榜,“你看看!你看看这些名字!哪个不是苦读三年才拼出来的?你有把握?你有什么把握?!”
陈建国没有直接回答,只是从洗得发白的旧书包里,拿出几本厚厚的、写满了密密麻麻刷题本和知识点的笔记本,以及几份字迹工整、准确率惊人的模拟试卷,轻轻放在桌上。那些卷子上的分数,刺眼得让在场所有老师都倒吸一口凉气——那绝不是一个高二生能达到的水准,甚至超越了大部分顶尖高三生!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老师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困惑,这个沉默寡言、家境贫寒的少年,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超越常理的学习能力和近乎恐怖的进度,简直匪夷所思!
然而,陈建国的“疯狂”远不止于此。 当提前高考的申请在巨大的争议和难以置信中,最终被校长以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复杂心态特批下来后,第二个劲爆的消息在高考后的51天的时候又传遍了整个小县城---高考成绩放榜那天,陈建国的名字高悬在榜首,理科总分680分!陈建国考出了一个骇人听闻、足以震动省教育界的分数!
一个高二学生,提前一年高考,竟能力压全市所有应届精英,独占鳌头!狂喜和赞誉还没来得及将他淹没,又来了第三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消息。有希望进北大的他,他填报的志愿单就再次将所有人推入了冰窟。第一志愿:武汉大学第二志愿:无第三志愿:无专业:经济学系(唯一选择).........
“只填一个志愿?!只填一个学校?!只填一个专业?!” 班主任老李拿着那张薄薄的志愿表,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声音都变了调,“陈建国!你是不是高兴糊涂了?!680分啊!清华北大随便挑!复旦交大抢着要!你……你就填个武大?!还只填经济系?!你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万一有个闪失……你连退路都没有啊!”
教导主任已经气得说不出话,只能指着陈建国,手指哆嗦着,脸色铁青;办公室里的老师们也炸了锅,惋惜、不解、愤怒交织。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拿市状元的锦绣前程在玩火!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和不可理喻!
只有陈建国本人,在得知状元头衔时也只是微微挑了挑眉,仿佛那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注脚。他平静地接过那张决定命运的志愿表,目光落在“武汉大学经济系”那几个字上时,深海般的眼底,才终于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极其深邃的温柔和坚定。
没有人知道,这个在旁人眼中疯狂、固执、甚至愚蠢的决定背后,隐藏着一个跨越时空的、温柔到近乎偏执的秘密。他清晰地记得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以及前世从于倩那里旁敲侧击确认的信息:苏小嫚,将在下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高考状元?清华北大?那些耀眼的光环和所谓的最优选择,在他眼中,远不及那个在月光下有着栀子花般清香的女孩重要,这辈子就是要做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男子汉。
他不要在她身后追逐,不要以同学的身份重新开始。他要提前抵达她即将绽放的地方,在她到来之前,就为她撑起一片天空。他要成为她的学长。不是同届,不是后来者,而是可以理所当然地站在她前面,为她引路,为她遮风挡雨,可以名正言顺地照顾她的那个人。他要以一个更成熟、更强大、更有底气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经济系,是他洞悉未来浪潮选择的战场,更是能与她并肩同行的起点。“老师,” 陈建国抬起头,迎向所有质疑和痛心的目光,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武汉大学经济系,是我唯一的目标。没有万一,没有闪失,我一定能去。”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又深邃如海,里面燃烧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近乎狂妄的自信和对某个未来不容置疑的执着。
那不是少年意气,而是一个掌控了信息洪流的灵魂,他记得1991年武汉大学经济专业报名人数不足而没有招满,1992年因为经济发展成为热门专业竞争非常激烈。在精确计算了所有变量后,对最终结果的绝对掌控。他不仅要考上,还要以最耀眼的方式考进去,成为她未来世界里,一个无法忽视的、提前存在的坐标。
当志愿表被最终封存,寄往遥远的江城,陈建国走出压抑的办公室。初夏的阳光灼热地洒在他身上,他微微眯起眼,望向南方那片天空的方向---那里有浩渺的东湖,有樱花烂漫的珞珈山,更重要的是,那里将在一年后,迎来他穿越时空也要守护的月光。状元的光环是起点,提前抵达是手段。而“成为她的学长”,才是他这场惊世骇俗的豪赌背后,最温柔也最炽热的终极目标。前世错过的遗憾,今生,他要以最决绝、最不容置疑的方式,亲手改写。武汉大学经济系,不再仅仅是一个求学之地,而是他命运棋盘上,早已落定的、等待苏小嫚的那颗关键盛世繁华。
他和小嫚的未来虽然充满了世俗的困难和地位玄虚的压力,但他相信自己一定有绝对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