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很多书,大部分看完之后,忘记得一干二净,或没有产生共鸣,或只是在加深我原有的认知。而有一些书,读完之后,就会突然发现,有一扇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的门,开了一条缝。而门后,是我从未想过的丰满、充盈、自由而且精彩的人生。
-
《穷爸爸,富爸爸》
一直以来我都过着贫穷的日子,小学时候买不起玻璃球,初中时候买不起零食,高中时候买不起新衣服,大学时候买不起主流的数码产品,刚工作时租不起舒服的房子。
我讨厌贫穷,是因为贫穷束缚了我的自由。
这本在高中外面的旧书摊上,花2块钱买来的N手书,带给我的影响持续至今。原来财富不只是通过辛苦的工作换来的,而且幸苦工作也往往换不来财富。
大学期间,把学校图书馆关于理财的书全部看了一遍。大三的时候,在银行办理了零存整取,每月从生活费中省100块,1年后取出来的时候买了我的第一个Kindle。第一次靠自己存钱,而不是直接问爸妈要钱买东西。
工作后,不成体系地看了更多的书。当收入增加有结余的时候,开始做一些理财投资,基金、债券、P2P、黄金,居然也没亏。不过原始积累太少,所以收益也不多。
比较遗憾的是,理财还停留在初级的阶段。稍微深入一点的,例如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大部分看不懂。等把阅读和自学研究完之后,再回来研究理财。
-
《小强升职记》
我在时间管理上的入门书。
时间管理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都应该具备的技能,用时间管理中的技巧来管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能将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大学的时候,学习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学习、社团工作、打游戏。最后,学习成绩倒数,社团工作没做好,打游戏拖室友后腿,不过时间管理倒是学得不错。
之后陆续看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Get Things Done》,但都没有《小强升职记》那么通俗易懂。用故事的方式,将时间管理背后的道和术都讲得清清楚楚。
换了新工作之后,老板居然是一个在时间管理上颇有研究并且身体力行的人,还制作了时间管理的本子给大家使用,于是在时间管理的运用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过发现除了我和老板之外,没有人很好的利用它,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懂本子背后时间管理的原理和技巧,即使用了,也只是当作普通的记事本而已。
-
《拆掉思维的墙》
是这本书,让自我成长成了我的第一价值观。
我基本上已经忘了这本书上的大部分的内容,但依然记得它对于“安全感”的解读。让我开始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上。
我们上一辈人,例如我爸爸,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稳定的职位上,于是他自己选择成为了一名老师,也总是劝说我去做公务员等有编制的工作,因为这样才能稳定。
稳定的背后是对安全感的追求,他选择了把安全感建立在稳定的职位上,而我选择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上。我不断地追求自我成长,就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应付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现在,我的工作确实不稳定,公司很可能倒闭、裁员,我会马上丢掉工作。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份工作没了,以我这些年积累的能力,很快就能找到另一份工作,这不也是一种稳定吗?
-
《断舍离》
最早接触断舍离,是前公司书架上的一本杂志,《知日-断舍离》。之后还看了原版的《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最近还看了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日本人就是喜欢研究这种比较奇怪的东西。
在传统观念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购买东西时,大多会以物品的性价比为主要考虑因素。设计上那么丑陋的小米手机,却依然很火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性价比。而断舍离,赋予了物品感情的因素,在购买物品时,需要考虑到自己与物品的关系,这时候,我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个物品,而是未来的生活伙伴。
于是在买使用频次较高的物品时,在承受范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买最好的。很多时候,真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上次去买鞋子,看中两双鞋子,原价都是399,不过其中一双打折只要199。犹豫了一下,最后买了399的鞋子,因为399的鞋子的鞋底稍微舒服一点。除了在家穿拖鞋,另外16个小时都要穿着它,所以为了那一点点的舒适感,我愿意多花200块。
因为断舍离,学会了一种解压的方法,扔东西。觉得烦躁时,收拾房间,把那些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不再使用的物品统统扔掉,好爽。
-
《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是一本关于“心智”的书。在我们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是没有心智这个概念的。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大部分是智商和情商两个概念。
但对于追求自我成长的人而言,这两者是毫无意义。智商是天生的,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基本固定,成年的我们很难改变。情商呢?也没多大意义,乔布斯还有我公司老板,情商低得一塌糊涂,不也很厉害。
而心智的提升,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拓展和提升的。
这本书中,反复提到一个核心词汇:积累。武侠小说里,主角总是因为某种偶然的机会,或掉下山崖,或吃了仙丹,或遇到世外高人,一下子练就绝世武功,从此天下无敌,这是一种突变型的成长。然而,现实生活中,成长是渐变型。就像身体上的成长,并不是某次吃了一顿大餐而长到140斤,每一次主食、零食、水果都为构建我的身体出了一丝丝的力。
明白了这个道理,心境就平和很多,不汲汲于突然变得牛逼。与时间为友,认真对待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慢慢而又持续的成长。
-
《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一次读这本书,就给我带来很强烈的震撼。
震撼,不是在阅读的技巧上。而是发现阅读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背后,居然有那么多之前从未意识到的道理和原则。小学、初中、高中,上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却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告诉我,阅读背后深层次的目的。
从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探究事物的底层逻辑,也就是对于道、术、器的理解。
例如读书这件事,本质上,书是信息的载体。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就可以知道,看书、看视频、与人交谈、旅行等等,都是在获取信息。它们在本质上并无差别。而我们比较推崇读书,只是因为书的展现形式和出版方式,决定了它是个高效而又系统的知识获取渠道。
但是,还有很多情况下,读书并不是一个最高效的方式。以健身为例,有很多健身方面的书,但是如果你想做出标准的动作,看视频是不是比看书更好?所以我的学习材料是以书本为主,然后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选取其它不同的学习方式作为辅助。例如为了增强我的专业能力,我会看大量的书,也会参加线上线下的讲座、课程,还会与行业内牛人一对一的沟通。读书不是目的,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力才是目的。
这就是对底层逻辑的探究。当建立了对底层逻辑的认知,上层的内容就可以随机应变。
虽然已经有了Kindle,虽然纸质书搬家的时候很麻烦,但是看到喜欢的书,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买回来。因为梦想里一直残存着一间书房。未来的家里有一间房间:一张皮椅,一张边桌,一座立灯,还有一整面墙的书架,上面摆着那些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世界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