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写作训练营这回事,是看了黄虎老师发在朋友圈的文章。觉得坚持21天写作,每天打卡死磕自己,非常好玩。当开始新一期的训练招募人员的时候,我犹豫了。我害怕自己不能坚持下来,害怕自己每天不知道写什么?害怕写的文章被贻笑大方?各种犹豫、各种胆怯的心理蔓延而来,直到截至报名的最后一刻,我报了名。管他呢?报了再说,自己就要逼自己一把,否则怎么进步呢?
刚开始第一天写作,就觉得21天呐!时间太长了,写到啥时候才能结束啊?还没开始都已经觉得终点遥不可及了。唉!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写了。写什么呢?每天不能重样的内容,每天都要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想法。好吧,就当写日记一样吧,把每天的感想写写。
开始的几天,我写了双十一,川普,酒文化、爱好等四篇随笔文章,写着写着就觉得每天写点文字,成了一种习惯,不知不觉坚持的感觉也是美好的。在群里看着写友的文章,觉得一个个真是太有才了,行云流水的文字,简单明了的诉说,读起来是享受也是受益。其中有一个写友竟然连续两天推荐到头条,简直的羡慕要跳脚!
第五天,读到阿会的连载文章,收到很大的启发,我也可以写连载啊,这样每天就不会为无文思发愁了。想到做到,马上开始了《运河人家》的写作。说起为什么写这种题材,实际上和我在农村中见闻是有联系的,因为夫人家乡距离运河咫尺,每年多次探亲之时经常漫步运河岸边,望着断流的运河也是感慨万千,不能自已。加之虽然不是生长在农村,但一直和家乡的亲友没有中断联系,也能听父亲和老乡口中知晓很多当下农村的事情。文学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依靠已知的素材就开始动笔写了。
每天三件事:上课、抱娃、写作。白天是上课时间,晚上六点到九点是抱娃时间,九点以后就是酝酿、写作、打卡的时间。等到家人都睡了,安静了,我躺着沙发上脑海里浮现出《运河人家》当中的人物,构思他们的对话,设想场景。打好腹稿以后,坐在电脑旁一气呵成写就,完成保存、投稿、打卡一系列的程序。等所有事情完成后,躺在床上蒙上大被,睡得分外香甜。这种成就感、这种高潮感是任何感官刺激都不能给予。
21天,一眨眼竟然到了。当初,惶恐的心情随着结课时刻的来临也烟消云散,反而觉得再来21天我也不怕,继续死磕自己,越写越开心。而我写的《运河人家》一口气连载了十一期,但是急于收尾导致最后一天的连载有点仓促,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连贯性好多地方来看,自己不是特别满意。看来,写作的训练还是要继续的,因为精进之路还很漫长。
今年36岁了,突然感觉好多事情应该做而没有去做,好多事情应该能做好却没有做好。也突然感觉,时间对于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已经不能给肆意挥洒,挥霍无度了。想想马上要四十岁了,希望再用四年时间,听从于内心,好好的做一点事情,像在21天写作训练营一样,每天坚持一点死磕自己,去迎接那个“不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