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说“治人事天,莫若啬”,看到啬,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吝啬,我们总是把啬和吝连在一起,来比喻他人的小气。初看这句话,以为庄子让我们小气,不可能吧。

        南老在《老子他说》中注解:古人的字是分开的,吝和啬是不同的意思。

      吝代表对自己好,对他人小气,需要付出而不付出;啬指节省,主要针对自己,对他人是付出。

        我理解成的意思是尽量满足他人的需求,对人感恩,对已克制,对事尽力,对物珍惜。

        马上要过年了,过年穿新衣服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事了。

      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今年从衣服到裤子再到鞋子,都添了新的。唯独外套没有买,家里有好几件都正合身。

        我早早跟孩子说,外套咱今年不买了,有的衣服你才穿一次,还是新的,今年穿了明年总归要换了。

        孩子答应了。前几天跟我说,妈妈,过年要穿新衣服的,别人都穿新衣服。

        看到了孩子的渴望,虽然觉得这样有点浪费,但还是觉得满足孩子的渴望比浪费重要。

        自己小的时候,不也渴望过年穿新衣服吗?那时候物质匮乏,新衣服只有过年才能期盼。现在条件好了,平时也不时添加衣物,但渴望的心是一样的。

        带着孩子去挑选,满足他。

        上次回家,婆婆跟我说:伯伯家女儿给伯母买了一个手饰。要是以往,我肯定会觉得是婆婆对我的暗示,但这次,我感受到婆婆的渴望及动机,她只是以此跟我说说,随便劝我生个二宝。

        二宝我是不能满足她了,但我觉得我可以满足她的另一个需求。

        没有女儿买,媳妇也是可以买的。

        跨出这一步,或许对于他人很容易。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大飞跃。

        婆媳关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一直觉得我在里面很受害。为此,很排斥回婆家,每每要回去了,提前几天就会在心里发堵。

        伤害的事情只发生一次,可我自己却不断的让自己掉入事件中,反复受伤。累积再累积,最终变成了一个大雪球。

        直到有一天,我幡然醒悟,决定放下。开始增加自己的内在,不断欣赏自己。我最需要的是来自自己的认可,而非外在。

        一点点的放下,开始去看公婆的好。强化优点忽略缺点,开始看人,看他们的初心,感恩他们的付出。

        以前婆婆总跟我说:你一个读书的还跟我不读书的计较。当时听了愤愤不平,凭啥你说了伤害人的话我还不能计较?现在看来,计较真的是得不偿失。最终受苦的还是自己。

        再过几天就要回去了,能够想像到婆婆拿到手镯后的嗔怪,责怪我们乱花钱。希望自己能不受影响,毕竟修行的好不好,亲人才是验金石。

      在修行这条路上,希望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用心去做而非用脑去做,不委屈自己,顺心而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