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贰瓶子,如需转载请联系该公众号,谢谢。
1
刚到新学校一周,李莹就惹了个麻烦。
为摸学生的底,她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投票活动。投票是匿名的,主题是“班上你最不喜欢的人”。
就是这件事,让学生家长找上门来。
投票活动结束,李莹当晚熬夜仔细统计了票数,看着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和后面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阿拉伯数字,直到睡前,她都在思索下一步行动。
按以往的惯例,下一步肯定是先找这些学生个别谈话,正面导向、反面刺激,务必达到让学生警醒的目的,然后再针对每个学生的反应和个性,一一制定专项纠正措施。
没想到,意外比计划来得快。
第二天早读,李莹被主任叫进会客室。会客室的椅子上,七八个学生家长正满脸严肃等着她。
家长们说:
“我们理解李老师的想法,但不能接受她的做法。匿名投票是给孩子贴标签,而且是不好的标签,她考虑过孩子们的感受吗?”
“李老师,孩子们才多大,他们要是什么都懂,那也不叫孩子了,我们也不用费心费力花钱租房,舍近求远送到咱学校了,不就是冲咱们学校牌子亮名气大吗?您倒好,一上来就搞什么‘班上你最不喜欢的人’的投票,这不和WH大革命的互相揭发检举一样吗?”
“你投我我投你,同学之间能团结吗?班级气氛能好吗?孩子们还能安心学习能再信任别人吗?”
“主任,您说是不是?”
主任嗯嗯点头。大家都把目光转向李莹。李莹有点懵。她在以前的学校也搞过呀,没出现过这样的群访事件啊。
在家长们的联合抗议和执意要求下,最后的结果是,本次投票作废,投票结果不得透漏一丝消息,以免打击到孩子们的自尊心.还有,要求李老师在班会上进行解释,道歉更好。
“李老师,请您理解,对于孩子,我们家长比你们老师更操心!你们只负责他们这一段,我们要负责终身,甚至还要负责售后维修。所以,咱们以后再不要搞类似的事了,如果您真要搞,可以搞‘班上你最欣赏的人’‘你最佩服的人’这种正面导向嘛?”
家长们以这段话作为结束语,结伴离去。
主任拍拍李莹的肩,叹一口气:“李老师,家长们说的也不是完全不对。这个学校的情况你刚来可能还不完全了解,校训是‘民主、活泼、紧张、严肃’,‘民主’是第一。所以,我看,这次投票摸底就按家长们说的办吧!
李老师,现在的孩子,难教育啊!学校有学校的难处,你要理解,理解万岁啊!”
2
解释、道歉不必多提。李莹心里别提多想不通了。
周末回家时,她把这件事拿出来和母亲探讨。母亲是教龄三十多年的退休老教师,有很多教学方法,李莹都是和母亲学的。
李莹说:“妈,你记不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你组织全班同学给我开批判会,全班同学都给我提意见,我当时觉得有点难堪,后来也没怎么样啊!怎么我搞个匿名投票,就像犯了大罪似的?”
母亲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们现在的情况和我们那阵哪能一样。
我们那阵,升学压力没现在这么大,能上就上,上不了退学回家,家里还有几亩地,饿不了肚子,现在能行吗?
上不了好学校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想种地连地都没有,除了上学、工作,你让家长到哪儿给学生寻出路去!家长能不着急?
再说我们那阵,家长直接授权,你看当时来找我的哪一个不是说‘杨老师,娃不听话你就给咱打,狠狠收拾!我们不会找您麻烦!打他才是为他好!’
说一千道一万,现在社会不同了,娃少,一家就一个,谁还敢说这话!所以呀,你也要与时俱进,变变方法呢!”
李莹还是觉得自己做得没错,至少没全错。家长们为什么不能耐心等等,了解了解她的后续安排呢?在母亲这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她又把问题拿来问丈夫和孩子。
丈夫忙着写报告,头都没抬撂过来一句:“我看你就是纯粹吃饱撑的!弄那些花样干啥?专心把你的书教好就行了!有那闲时间,不如好好管管你儿子!”
你看,夫妻之间就是这样。有了孩子,如果孩子乖、听话、出息,让家长骄傲,父或母就会说“我娃怎样怎样”;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如TA的意,出口就是:“你儿子!”
李莹又气又笑,拿着问题去问儿子。
儿子在另一个学校上学,年龄比李莹的学生只大一岁,一听就炸毛了:“啥?匿名投票?还‘班上你最不喜欢的人!’妈,你是不是脑子秀逗了?我们班主任要是敢做这种事,同学们的唾沫就能淹死她!”
“哼!你就吹吧!我看你们班老师搞的花样也不少,你每次还不是回来嘟嘟囔囔,在学校乖乖顺从!”
“那你知道我们心里怎么想她的不?告诉你,我们也在私下搞了个投票活动,‘你最最讨厌的老师’,她名列前茅!你知道她每次搞花样,同学们私下怎么说——哄她玩而已!我们在心里已经把她判定成‘敌人’了!”
李莹的心思被儿子转移了,她不禁担心起在这种相处模式下,儿子能否学好习,儿子却说,“人品是人品,教学是教学,课堂上好好听就行了,其他的一句知心话也不和她说,再一年多,出了这个校门,谁还知道她是谁!”
儿子也是青春期,有思想,有冲劲,三观雏形正在建立,不服任何人,敢质疑任何言论,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小兽,四处冲突,寻找出口,他的话不能不信,不能全信。
想想儿子和自己的学生年龄相差无几,估计想法差不了多少,李莹可不能和学生发展到这种地步,她的人生目标可是“成为一个比母亲还伟大的老师”呢!
母亲退休快二十年了,仍有学生记得她。逢年过节,有人一家三代来看望她,奶奶指着小孙子说:“杨老师,您教过我,教过我儿子,现在我又把孙子送来了,麻烦您给补补课!”
母亲年过七十,在村里仍是一句话应者云集的人物。李莹立志要成为她那样的人:桃李满天下,学生想起来就竖大拇指。
她决定改变。
3
孩子们冲动,也单纯。李莹稍稍拿出一点耐心、一点细心、一点诚心,和她们聊聊,孩子们就愿意对她打开心扉。即使不是全部,只是几个,后来发展到十几个、几十个,也够让李莹欣喜的。
她有时问孩子们:“你们最不喜欢哪种老师?或者不喜欢老师的哪种做法?”孩子们异常热情高涨,连上次投票活动后群访的几家孩子也纷纷发言。
班里的气氛逐渐向和谐、美好、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主任不止一次在窗外对她露出赞扬的笑容。李莹感慨万分。
她回家和母亲说起时,无意中提到一件事,还是学生们告诉她的。
她说:“妈,原来教育也是一门技术啊!
教学是技,只要掌握讲课诀窍,把课讲得吸引人、容易理解、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行,更重要的却是术。
术就是育人。怎么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快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才是重中之重。
妈,你知道吗?虽然孩子们开始对我印象不好,但是他们异口同声说我应该是一个好老师,原因你可能想不到。他们说,我再严厉,再板着脸,但有一点,我从来,不体罚、不挖苦讽刺他们。”
李莹给母亲讲了学生讲给她听的故事。一个曾经被老师打过耳光的学生,几十年后在街上偶遇老师,噼里啪啦打老师几十个耳光报复的事。
那个学生的行为着实让李莹心惊:“妈,我都不知道!你看,老师当年打他也是为他好吧,没想到学生记恨这么多年,那个学生说老师当年的这种行为让他一生都难获得快乐,他的心灵受到巨大伤害。更可怕的是,网上的评论有很多还支持这个学生的作法,说老师挨打活该!
妈,你看,幸亏我没走到那一步。你当年教我时,为了让班上的同学信服,杀鸡给猴看,打得最多的就是我!
幸亏我是你亲生的,不记仇,你想想,我要是记仇你可咋办?哈哈哈……”
李莹其实挺感谢母亲的,是母亲当年的严格管束,她才有今天的成绩。但有时候,她也埋怨母亲,那次批判大会过后,直到今天,她都很难信任任何人。
她永远记得,批判大会上,平时因为她是老师的孩子,而对她巴结讨好送小礼物的同学,怎么一个个站起来,指责她、讨伐她、说她如何欺负压榨她们,把她们的东西一个个抢走。
她永远忘不了,当时站在同学群中的自己,那么可怜,那么举目无依,迎不上哪怕一双理解、信任的目光,心里的那种惶恐和被背弃感,一辈子都难忘记。
上一次匿名投票,的确是她错了。即使有后续安排,她怎么竟忘了,当年最痛恨的,怎么自己现在竟也做出类似的,幸亏家长们提醒得及时,没有酿下大错。
4
李莹在自省。母亲也在自省。
那天听完李莹的故事,母亲让外孙帮忙在手机上查到那个新闻。一提那个新闻,外孙就说他知道,还说,换了是他,也记仇,不过应该不会像那个男人做得那么过分。
看完新闻,母亲沉默了好几天。李莹好几次看见母亲坐在阳台上,对着手里的一个很厚的本子发呆。
她知道,那个本子上记录的是母亲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和一些联系方式。母亲有这个习惯。她喜欢时不时拿出本子回忆,哪个学生当年什么样子,后来什么样子,考上哪个学校,做生意,还是参加了工作,当兵或者在家务农,随便从谁嘴里知道一点她就记录。
因翻得次数太多,本子散过几回,李莹还帮母亲整理过。母亲教过的学生极多,一个本子写满,再加一个,李莹帮她用大订书机订成厚厚的一摞。为逗母亲开心,她有时会拿出本子指着上面的名字让母亲讲讲当年的趣事。
发呆的事过去几天,李莹发现母亲开始写东西。
她关着门,在自己的卧室里,每天都写,一写就是几小时,李莹有时想偷看,母亲像是知道,提前锁进抽屉。
又过了几天,李莹收到一封信。
5
信是直接寄到学校的。牛皮纸的信封被孩子们高举着,一路欢歌来到她面前。
孩子们好奇地趴在她身边:“老师老师,还有人给您写信啊?”有调皮的男生故作不屑,实则悄悄在一旁竖起耳朵:“切——这年头还有人写信,OUT!”
在一双双好奇又单纯的眼睛的注视下,李莹笑着撕开信封。
泪水溢上了她的眼眶。
信是李莹当年的小学老师写来的。不长。只有十几句话。
信里,老师问候了她的近况,说很为她今天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她一直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大部分的内容,老师在道歉。
老师说,请李莹原谅她。她只是高小毕业,没上过专门的师范学校,没学过系统的教育学知识,她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摸索总结来的。
她是农村人,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就是粗暴直接,加上家长们有意无意的纵容,她对她的学生们,也采用了同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她打他们、骂他们,讽刺挖苦他们,以为会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却忘了还有另一面,这些行为会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直到读了那个故事,她才知道了,醒悟了,后悔了。
知道了就不能继续装不知道,痛定思痛,她要向他们道歉,为自己曾经单方面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伤害。
趁自己还记得。趁还来得及。
“对不起!!请你一定一定原谅老师。
祝老师最喜欢的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老师会永远为你祝福!”
学生们被突然泪流满面的老师吓得手足无措,女生们安慰,之前故作不屑的小男生们也拥上来:“嘿!是谁惹咱老师了,我们去收拾他!”
李莹哭了。又笑了。
落款没有署名,但她知道她是谁。
那是她的妈妈。有三十多年教龄、教出无数莘莘学子、在本子上一个个记录学生名字、至今在村里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今天还有人把孙子送上门让她辅导的,她的亲妈妈。
妈妈是一个老师。她时时刻刻记得女儿的梦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老师。
她把女儿的梦想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在一旁关注她、提醒她、帮助她,当她发现自己曾经的错误方式在女儿身上留下痕迹时,她放下自尊、放下面子,修正错误,向她道歉。
今天,七十多岁高龄,她仍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教她,如何,当一个好老师。
母亲一定写了不少信。儿子说看见姥姥亲自到文具店买了成打成打的牛皮纸信封。
记录本里上千个名字,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收到这样的信。但李莹知道:正确的答案,可能会迟到,却不会永远缺席。
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