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书,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看到一个道理,感觉说的很对,但就是无法总结“为什么对,自己为什么认同”。我在这段时间的思考中对此做了一些规律的思考,惊喜的发现,所有我们认同的道理有一个共性的规律:
我们所有认同道理背后的支撑证据都是由我们认同的信息组合而成。
这个发现非常重要。
要知道,这个世界认知从来没有真正的“对”或“错”。因为“对”或者”错“本身是没有权威的标准的和定义的,所有的对错定义不过是源于我们自己的认知体系,我们认同就是对,我们不认同就是错,这在所有人心智中都有不同的标准。而因其共同的生存环境就容易造成了知识结构的相似,于是也就容易出现彼此对于对错的接近,我们认同的道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我们听到认同很多道理和事物,其实并不是这些事物或者道理有多高深。本质上是因为这些事物或者道理背后的证据来自我们知识结构中认同的信息组合。
对于道理解释证据“认同”性,就决定了我们认同道理的“正确”性,这就是现实。
所谓的影响力的产生也不过如此,我们认同一个人,不过是认同这个人表达观点所引用的证据是我们认同的事物而已。如今,我们看很多书,我们总是认为这个书讲的好,特别认同其中的观点,这本质上是因为:
这本书中的道理所引用的证据跟我们的经历非常相似而已。
这也就是哲学上常说的,这个世界不存在真理,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来自求存,并不是求所谓的“真”。我们之所以认同是因为我们已知的经验对我们的生存而言都是确认过的有效事实。
于是当有一个新道理抽象我们的历史经验和认知并形成更简洁的总结时,我们就会认同。
如此,所谓的道理,也不过是对于已有事物的规律抽象而形成的简洁表达而已。道理=事物规律的简洁表达。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发现,我们顺着这个逻辑下来,也就可以导出如何学习一个道理的路径了。
当我们在书里或者朋友的分享中发现一个道理非常重要时,我们要去理解和学习这个道理最好的方法就是:
用自己已知的知识结构或过往经验事物去解释他。当一个道理能够被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身边的案例解释时,自己就会认同并付出行动践行,于是这别人的道理就形成了对自己有效的生存原则,并变成了指导自己生存的道理。
任何一个道理,谁能够用自己的认知解释他,加以刻意练习,就能够形成这个道理在自己身上的落地,并形成自己生存的能力。
想想我们身边那些容易让我们认同的道理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他们为了让我们认同也不过是用上面的方法在让他的道理落地罢了:通过很多我们已知的事物来解释他的观点。
再深入一点,我们也就找到了我们自己认同的道理说服别人的方式了:
用别人认同的证据去解释我们已知的道理。这认同的证据就是别人过往的经验或者别人本身认同的故事。
对于道理这件事的落地,今天思考的核心就是:
用认同的证据解释一个道理是这个道理获得“认同”的重要原则,
基于此就可以形成如下总结:
道理=事物规律的简洁表达。
我们认同的道理=解释道理的证据来自我们相信的事物认知。
把别人的道理形成自己的道理=寻找自己身边的事物去解释这个道理,以形成自己对于这个道理的独特诠释,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刻意践行。
如何用自己的道理说服别人=用别人认同的事物和故事作为证据去解释自己的道理。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所谓真正“正确”的道理,我们所有“认同”的道理,不过是用我们认同的知识可以解释而已。这一切的源头并不是道理对了,而是解释对了,这一切都都来自我们“认同(相信)”的认知。
这就是追问,这就是思考,豁然开朗。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