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小蝎写于20170901)
看电影,尤其是大场面的恢宏巨制,剧情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视听效果及通过视听效果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跟随剧情变化等等才是。《敦刻尔克》就是这种类型的佳作。
《敦刻尔克》震撼的音效刚开场就先声夺人,身临其境的枪声仿佛在你耳边“砰砰砰”地袭来,或者“啾啾啾”地飞过,甚至座椅的靠背都伴随着枪声微微震动,一下子把你吓得心脏提到嗓子眼儿,不由得担心起那年轻的士兵能否逃命,战争的残酷性逼得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生存下来。
而男主角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他属于英军,看见一个法国士兵穿着从一名英军尸体上换下来的衣服,无非想法活下来,于是和他一起混入英军撤退大军,期间还不畏艰难用担架抬着一名伤兵一块儿撤。在影片开头有一幕,一群法国士兵恳求登上撤退的船,却被告知“只有英国人可以上船”。关键时刻,也就是他们两人和一群英国士兵共同藏在一个舱底里,等待涨潮浮起时,敌军的枪子儿击破外壳,水通过小洞流进来,此时舱底人员超重,必须有人出去,谁都知道一出去必死无疑,其他几名英军或逼迫或恳请法国士兵出去或“自愿”出去,这样的危急时刻,男主角仍然挺身为法国士兵说句公道话“……他没有杀人,只不过为了生存……”。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他很天真,我看到了淳朴、善良和仗义。只是,其他逼迫或者恳请法国士兵“自愿”出去的人就一定是恶人吗?他们年纪轻轻奔赴战场,就活该承受这份残酷吗?不忍说下去,谁都不容易,只愿世界和平!这一回,他们有点运气,此时涨潮了,暂时平息下来。悲催的是,后来,那名为了生存作了诸多努力的法国士兵最终还是没能活下来。战争如此残酷,可是人,尤其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出于求生本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是要努力争取的呀。
舱底这场戏的音效令人信服,子弹击破船舱的声音,金属碰撞的声音,水流进来的声音,一群人说话吵架的声音包括回音等等,身为观众好像也待在舱底,就站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吵吵嚷嚷,不敢插一句话。
《敦刻尔克》的配乐总共有十一首,在叙事过程中,极大地引起了观众的共情,随着剧情或悲或喜,或紧张或兴奋,……
据说,导演诺兰和创作配乐的汉斯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档,之前也很好地合作过,这十一首配乐全是汉斯所作。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Supermarine了,长达约九分钟,我记得看完电影后,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开始听这首Supermarine,快到家了才播放完。我没觉得Supermarine听着有多压抑,但是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紧张气氛,好像敌机压顶而来的严峻,形势逼人,同时也有一种很酷的感觉。
战争虽然残酷,也有温暖人心的时刻,哪怕是短暂的。当星星点点的民船在海面上飘过来的时候,当激动的将士们挥手和前来帮助他们撤回英国的家乡人民问好欢呼雀跃的时候,在配乐Home的感染下,观众也跟随他们微笑着,甚至噙着泪水。
似乎不是很多人提及《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的色调,整部电影就像蒙上了一层极薄的蓝色水彩,在片中呈现出各种各样、层次丰富的蓝色:极浅蓝、极浅蓝灰、极浅灰蓝、浅蓝、浅蓝灰、浅灰蓝、绿松石蓝、湖蓝、亮蓝、纯蓝、深蓝、蓝灰、灰蓝、蓝黑、海军蓝……。除了体现在天空、海水等自然界的蓝色外,还体现在建筑物门框等、船和一些装备的细节上,整体上属于非常和谐的以蓝色为主的冷色调。这样在视觉上感受到压抑、残酷的战争阴影,听觉上配乐也多属于这种风格,二者天衣无缝。
在片中难得一见的暖色体现在:来自家乡的英国人民为了帮助英军将士们大撤退驾船来到敦刻尔克,将士们欢呼雀跃的时候,配乐Home响起,天空中透过白云的阳光照耀着,民船上的一些装饰和民众的着装,比如船主儿子的红色毛衣、一位站在船上的女士的裙子等等,还有撤回本土后,民众在明媚的阳光下欢迎将士们,绿皮火车的绿非常鲜亮,这些色调配合着Home令人感觉到开心的暖意。
观影结束,震撼感动之余,容我老套地说一句:真心祝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