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老师,一起协作来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帮助,就是帮助孩子喜欢上自己的老师。诚然,老师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会有多多少少的不足。这个时候,家长看待老师的眼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有这样几个故事,也许值得家长们借鉴。
果果的故事
果果是一个很内秀的小姑娘,她刚进入一年级的那个学期,特别不爱说话,但她很友好,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班级公共事务上,她都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那时候,她们的班主任是一个性格直爽的大嗓门中年女老师,老师说话又直又快,做事也是雷厉风行。果果常常回家和妈妈说,还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讲解,老师就跳到下一个问题了;还没有来得及举手,老师就分配完班级的任务了;在老师跟前都不敢说话,长了怕啰嗦,短了怕老师听不明白……
怎么办呢?果果妈妈也苦恼了一下。忽然有一天,果果放学回来,妈妈发现她的发型变化了一—早上上学时扎的马尾变成了漂亮的麻花辫。果然,不用妈妈问,果果就炫耀地告诉妈妈,这个麻花辫是班主任在课间的时候给她梳上的。
大课间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巡班,看见果果的马尾有些松了,就顺手给她来了个源亮的麻花辫。果果一边描述,一边还夸赞说:“我们老师可利落了,她一边还在跟我们班几个男生词语接龙,一眨眼就给我梳好头了。”妈妈听到这里,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让果果喜欢上老师的好机会。
于是,妈妈接着果果的话,就说:“原来老师这样厉害呀,这个麻花辫妈妈都还不会梳呢,改天得向老师学习学习去。看来老师也很喜欢我们果果呀,还给我们果果梳这么费力气的头发,要是不喜欢的话,才不会花这么大力气给你梳呢。”
果果把妈妈的话听进心里了。没过几天,放学的时候,老师一见到果果妈妈,就叫住了她。老师说,果果这几天变得活泼了好多,也爱举手发言了,课间也叽叽喳喳了,走廊上见到老师,也不低头定住,而是高兴地扬起脸来打招呼了。妈妈乐了,和老师讲了那个麻花辫的故事。
在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孩子的时候,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让不同的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被珍爱的,从而喜欢老师,吸纳老师的知识和教诲,这真的是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孩子们往往会因为这份关注和珍爱而主动回馈出一个更平和、更努力、更美好的自己。像果果妈妈这样的家长在细节上的一小步和老师的努力形成合力的时候,就能帮助孩子成长一大步。
冬瓜的故事
有一个叫冬瓜的夏天出生的孩子,入学时刚满6岁,碰到的问题是拼音的学习困难。他家是双语环境,在他的游戏中出现的是作为英文字母的“A”“B”“C”,一样的字母,变成拼音出现的时候,孩子直接就混乱了。
这个时候,他的妈妈做的事情是,常常有意无意地和孩子说:你的语文老师好厉害,知道所有的拼音和音调;妈妈好喜欢你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告诉了一个有意思的拼音游戏:语文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老师最喜欢冬瓜了……
妈妈不光说,还有行动,在孩子面前和老师亲密地聊天,兴高采烈地讨论问题……
妈妈说得多了,做得多了,孩子就会想妈妈都喜欢的人,我也会喜欢吧,然后就不由得慢慢开始观察老师,关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孩子不走神儿了,慢慢也就掌握老师讲的知识了。
这样的变化是非常容易被老师观察到的,这个时候,老师通常会和家长有进一步的沟通,也会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这样孩子就会非常自然地走入一个好的学习循环。
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因此,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那么细地关注到。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善于反过来去关注老师,老师哪怕做了一点点,你也会注意到,然后去灌输给孩子说,你看老师多喜欢你。
这个时候孩子的反馈就会是:哎呀,老师这么喜欢我,那我可能也会正向地去观察老师。这样的话,孩子喜欢上老师,相应地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教的功课,进而喜欢上学校、喜欢上学习。简单地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子豪的故事
记得子豪刚入小学那几天,面对全新的同学、全新的老师、全新的学校,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每天上学都有一些小抵触。子豪属于内秀型的孩子,不是那种外向型、自来熟、人来疯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老师是很难关注到的,怎么办呢?
一定要和老师成为熟悉的朋友,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第一个周末,我们就和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聚在一起交流,亲切地聊天。我们当着孩子的面告诉老师,子豪的拼音学得不错,听力很棒,读得也很标准;20以内的算术没有问题,甚至能计算100以外的算术,而跆拳道更是班上学得最好的。
然后我告诉子豪,数学老师是重庆市优秀老师和班主任,而且幽默风趣,居然做了你的班主任,你赚到了;而语文老师,除了教语文很棒以外,写字也写得很好,尤其是画中国画,在重庆市属一流水平。曾举办过个人画展,这是链接 “屐履墨痕”----刘朝琴中国画写生作品
然后我问子豪,这么厉害的老师, 而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你喜欢吗?他点点头说,喜欢。
差不多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和老师密切地交流和沟通,让老师全面完整地了解子豪,帮助老师做到因材施教。让孩子在学校能够健康发展,并且喜欢去上学。
从第二周开始,子豪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让他分享学校的开心事,经常都会说,开心的事情太多了:例如学校的午饭一天比一天好吃,老师好喜欢自己,老师分享了一瓶酸奶,有时候是老师的鼓励,有时候是同桌分享的绘画纸,有时候是同学分享的折纸,等等……
因为喜欢老师,子豪喜欢上了语文。因为喜欢老师,子豪做了语文课代表。子豪的语文测试、拼音听写,到今天为止应该有十几次了,老师说全班54位同学中,子豪是唯一一个零失误的孩子。
我想,这就是良性循环。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
日本的脑科学家林成之说:“排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
“因为人类一旦认为什么是讨厌的东西的话,就会最先在大脑里把它标记为负面的信息,那么这个讨厌的东西相关的一切,尤其是知识,都是不会再进入人类的大脑之中的。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当中,我们一般都是十分喜欢和我们成为朋友、打成一片的老师吧。如果是这个老师所说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我们都愿意接受。所以说能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话,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帮助孩子发现老师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就会给孩子的学习力养成提供很大的帮助。
总结
家长自己先接受老师,对老师的行为有不解的时候,及时和老师沟通。
鼓励孩子回家分享学校生活的细节,用正向的方式向孩子提问。警如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事吗?而不是今天有谁欺负你了?这样孩子在回想一天的学习生活的时候,就会是一个正向的思路,积累下来的,当然也是正能量。
家长用心发掘老师的优点,要在家里向孩子说出来,反复说。
让孩子亲眼看到你和老师之间友好融洽的关系。
及时扭转孩子对老师的负面感受和看法。孩子取得阶段性进步的时候,及时和老师沟通,争取老师的配合,老师通常都会很乐意。
—end—
PS:文中的两个故事来自《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卓立著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本人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本人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