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篇幅很长,坚持看完你就思路清晰了】
(二)
任何的产品,很多时候最终卖得还是一个信息差,因为消费者了解的信息和渠道没有你多。
但是,如果消费者拥有强大的搜索能力的话,就会开启比价模式。比如他去别的市场对比价格,在淘宝搜索了,发现有的人价格比你低,而你的价格那么“贵”,你就显得没有优势没有吸引力。
哪怕你的东西真的比别人的好,但是消费者也不这么认为,这些情况大家肯定也遇到过(消费者不会真正为产品的成本买单),所以就需要打乱消费者的几种模式。
第一种:打乱比价模式。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其实都会比来比去,包括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喜欢对多个产品进行比较,挑来挑去。
难道一定只卖一个产品吗?能不能组合起来一起销售,几款产品组合起来搭配销售,然后重新策划一个主题,消费者比较起来的难度就增加了。这个思路,在超市和一些快餐店经常可以看到。
比如有些低质量产品本身就卖得非常便宜,它就会拖你的后腿。所以,最好不要让消费者有太多的比价空间,你自己也要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比如推出高中低三种产品的价格,然后推出一个优惠的套餐,让消费者自己去选。
如果消费者不选高价,也不选低价的产品,一般就会选择中间的产品。如果都想要的话,那就选择套餐。这样操作的话,消费者选择你的概率就会更大。
第二种:打乱对比模式。如果我们只是推一款,或者还是用原来的名字的话,消费者很快速、很容易就搜索到同类产品了。
此如之前我做了一个项目,就重新去找了两款产品进行组合,进行重新包装和重新定义,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产品,给其不同的定义,风格也不一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变得没有那么容易比较了,不会花大多精力去搜索。即使搜索的话,几乎也搜索不到,除非是真正内行的人。
如果这个消费者很内行的话,那就说明他不是你的主要顾客,你应该把他发展成代理商会更加合适一些。
第三种:打乱品牌模式。所谓的打乱品牌模式,也就是你要教消费者成为 “行家”,不要花冤枉钱。
比如我之前在为志邦家居做营销的时候,消费者总喜欢拿志邦橱柜和某品牌橱柜进行比较。尽管志邦也属于一线品牌,但品牌知名度确实不如某品牌,但是价格又跟其价格只相差 15% 左右。
因此,我就会选择打乱品牌模式,选择教消费者怎么样去选一款橱柜,告诉消费者买橱柜的一些注意事项。并且我们会说:志邦之所以没有那么高的知名度,是因为志邦作为徽商比较低调,我们选择让利给消费者,踏踏实实做产品。而某些品牌产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广告打得比较多。
当你有什么士货,很有营养,又很健康,那你完全可以教消费者成为行家,告诉他你的东西才是真的好。比如逢年过节送礼品,一定要送茅台、进口红酒吗?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会觉得茅台就是噱头,农村酿的酒才是真正的好货。
因此,如果你卖的是手工作品,在品牌上没有优势,在成本上因为需要手工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你的产品比品牌更好,更有性价比,你就可以尝试教消费者成为一个行家,从而打乱品牌模式,最终选择你。
(三)改变顾客
第一种方法:重新定义人群。你的产品不一定就卖给原来的消费者。
大家应该都知道,以前花店一搬是把男性作为主要消进人群,男人买花作为过节送爱人的礼物,这个消费习惯持续了很多年。而一个创业品牌“花点时间”对人群进行了重新定位,选择主打都市女性白领一类的人群,“每月只需99元,就可以送自己4束鲜花,给白己一个惊喜和好心情”。通过重新定义人群,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同理,运动鞋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基本上只有大牌才能在市场上活得好。
而有一家店铺不走寻常路,直接卖 “运动袜子鞋”,主打:方便携带、舒适、安全,卷起来就能走,赤脚穿进去直接就可以跑步、健身。
以前的那些鞋子主要是卖给普通人,他们常年在本地活动,而林子鞋选择的是卖给商旅人士,他们经常出差。这个产品只需要一卷就放进行李箱,不占位置,而且非常方便,成为商家投放的一个爆款。
比如专业的知识就一定要卖给从业者吗?按照传统的做法,中医知识是医生才需要的知识。而有个中医老师,就把自己课程的群体定位为普通人,设计的内容知识也简单易懂,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一点中医知识。一经推出之后,受到很多宝妈的关注(因为宝妈带小孩经常会遇到发烧、感冒等问题)。
再如男性就一定不能卖女性用品吗?李佳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个大男人去卖口红,业绩还非常不错。又如袜子就一定是卖给大众群体吗?有一家生产袜子的厂家,就选择卖给那些怕感染、怕过敏的人群,很快也打开了市场。
所以,你可以思考一下:你的产品能不能卖给另外一群人?或者是更小众的一群人?
第二种方法:帮消费者“偷懒”。
人存在情性的一面,一件事情如果有人替你去做或者有其他方式解决,为什么还要自己动手呢?也是因为如此,才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前进。
比如在微信上卖产品,就一定要国货和发货吗?要知道这个门槛对于很多人说都特别高。想尝试副业还需要投入资金囤货,还要面临发货的问题。而很多社电商为了打开市场,推出无须打包无领发货、只管销售收钱的模式,吸引了大量宝妈的加入。
很多人抱怨拖把难洗,经常是毛发缠缆,而且滤水费劲。有一个卖拖把的商家,看准了这个需求,做了一款拖把只需要经轻按压一下,水就挤出来了,不用弄来弄去清洗拖把,价格也不贵,很快成为淘宝上的一个爆款。
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各种代步工具的出现,比如电商网购和快餐业的快速发展,这些现象实际上都是在帮人们解决问题。
运用到具体的产品中:比如实洗碗机的,就可以强调用了洗碗机之后不需要自己洗碗,可以节省时问做很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卖速食的,可以说只要拆开包装就可以吃,每天可以少炒一个菜,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觉。
思考一下:你的产品用起来有哪些麻烦?你能不能帮用户 “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