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我一开始看到这个词以为和佛教思想有关系,不过后来百度百科告诉我,这只是借了佛的壳装着另一种思想。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有些不准确,这一种思想其实也在佛教思想里,但在佛教里随意不争却有着深厚的三观背景,而这个佛系表达的思维,其动机却是浮躁的肤浅的,可以理解成变相的自暴自弃。(考虑这个词被广泛应用的语境)
这个我最开始看到是在一次冲动之下对一篇文章发的评论的作者回复里看到的。当时讨论的是社会,不过我没看完他的文章,他应该也没看完我的评论,致使仅有的三句对话,表达的的意思却不在一个频道里。他曲解了我的意思,大概是冲动之下我发过去的逻辑混乱,把他绕糊涂了。他回复我的话里面有一个佛系,大概意思是,如果所有人都像我这样佛系的对待生活,社会国家就会不再进步。
事实上我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是佛系的,我只是说到现今的人们大都稀里糊涂的过着日子,生活以赚钱出名为重心,是一种机械的病态的没有人性的生活态度。当然我发出以后就后悔了,因为先前也提到了是冲动之下发的,所以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句话显然没有给我自己留余地,用了肯定句式。
可以看出我的意思并非佛系的,不是不争,随遇而安,毕竟社会本来就是变相应用自然法则,弱肉强食,不过是资源争夺中的弱肉强食,这里,政府起到的作用就是给弱者提供生存保障,避免出现反秩序动乱,因为弱者是大多数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不争不抢是不可能的。而我说表达的是在争抢中不管是挫败还是得意。人生都不能以此为目的,这只是在维持活着。接下来就是另一个让我后悔的。
活着是为了什么,应该怎样活着,人生是否有一个确定的有着非凡意义的最终目的。而我提出这个问题,并否定了很多人。而我却也说不出人生应该有什么最终目的。
我有些后悔甚至挫败感油然而生,人们只是适应社会,响应时代的号召。这显然是明智的选择。
我记得木心曾提到过凯恩斯主义,即实用主义,好像是美国罗斯福总统应对金融危机时做出的无奈之举。我为何称之为无奈之举,是因为最早时期的应用实用主义,其实是一种违背原则的妥协,当然到现在因为实用主义的盛行,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原则一说了,这个原则是宏观的,微观个人的选择现在也大多丧失了。(这个观点我模糊的记得是在《木心回忆录》里看到的,当然木心并没有说那么多,很大一步分是我主观添加的)实用主义的表现在社会层面基本可以用功利概括。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简书上看到的,大概就某某是因为业余时间在简书上日更,被老板发现了,于是某某被劝退了。这篇文章当时在简书上挺火的,(作为该文章的读者,我不能肯定的说这件事真实存在,我接收的信息有限。)后来就有另一名作者写了篇,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会开除某某。这篇文章支持的人挺多的,也有反对的,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还会被社会精英嘲讽。
首先雇佣关系是交易,交易双方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一个为另一个做事,另一个给他报酬,但因为社会方面的问题,导致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需要为资本拥有者打工换取工资,籍以维持生活或者做资本积累搞创业成为资本家。所以资本拥有者占优势。那么问题来了,资本拥有者给雇佣工的工资是雇佣工所做的事的价值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多少由资本拥有者决定),到这里已然是不公平的交易了。然后又因从业者众多,资本拥有者可以任意挑选。这意味着从业者需要付出更多来换取这份工作。这很病态。但更病态的是作为弱势一方,把这看做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是实用主义抹除人格尊严的体现。因为环境所需所以人屈就。“屈”字我应该保留,因为不确定人们是否觉得屈辱。
实用主义从帮助美国渡过金融危机一来就风靡全球。其他的主义就都被当做古董封存起来,有趣的是在被现代人观赏时,人们眼中有些嘲笑,甚至觉得难以置信。(这里我想吧标题改成凯恩斯的骄傲,但毕竟不能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现今的很多制度都是没有原则的妥协。我想原则该解释一下,当年社会主义理论刚问世时,可把资本家紧张坏了,想被刀架着脖子一样坐立不安,但后来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这其实是一个美梦的破灭,其实美国资本主义最初的构想也是好的,因为有原则,不过后来腐化了。这个原则我不细说,因为我也说不清楚。
回归主题佛系,佛系现在的应用语境应该都是贬义吧,我反对,但并不是说它是褒义的,事实上它没有什么意义,它只是个词汇,但它表现的情感,应该是无奈的伤感的。
写着写着我又想去读《木心回忆录》也想再看看尼采。不过,我终究是浮躁的。虽然在努力的修身养性,但距离平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