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9年5月8日,周日,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494天。
这个学期的清晨上学路,我们共读的内容以英语居多。这几天,我们又恢复到母语的学习,而且,是从最经典的著作《论语》开始的。
《论语》,我们家有多个版本。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我们也曾经用牛听听熏陶过一段时间。但是,刻意去读这本书,我们还是第一次。
在我的心目中,《论语》堪比西方欧美人的《圣经》,犹太人的《摩西五经》和《塔木德》。《圣经》和《塔木德》可以成为他们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精神养料,民族之精神支撑,那么,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自然也可以甚至必须以《论语》作为我们的精神养料。
这里得先说说犹太人是如何学习《摩西五经》(也就是《圣经旧约》)和《塔木德》的。众所周知,几乎每一个犹太父亲在得知妻子有孕在身时,就会去书店里把浩浩荡荡250万字的《塔木德》这本书给买回来。然后,犹太父母会在孩子出生后,在餐桌边开始给孩子朗读这些书,而当孩子稍微大一点儿,便会在全家人一起吃饭时讨论这本书。记住,他们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本书里的话语,而是带领孩子对这本书中的几乎每一句话提问。我曾在此前的文章提过,犹太人可以对《塔木德》中的一句"从前有一个暴发户,他曾经是一个穷光蛋"这句话提出30个问题来。就是通过这样精细的研读,孩子到七八岁时,已经把这部皇皇巨著读了一遍了。然后,孩子每一年半都会把这本书再重读一遍。一个犹太人的一生,会把这本书反反复复精读上几十上百遍。
阅读学上说,一个把一本书读了上百次的孩子,其前途不可限量。何况,是这样一部包涵着民族历史,政治,经济,道德规范……百科全书呢?何况,是这样精细的研读,博弈式的探讨呢?所以,犹太人有惊人的创造力:人口只占据全世界人口的0.25%,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占全部诺贝尔奖的30%,其比例高达让人瞠目结舌的120倍。
故而,对犹太教育兴趣浓烈的我,也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实施这样一种教育:餐桌上,每次都会跟孩子一起听历史,听几句话,就会提问,然后全家一起探讨;看完电影,就跟孩子互相提问并且查阅资料;
此前,每天早上一起读成语,互相提问举例……而现在,每天早上一起读《论语》,并进行深度解读。
今天早晨,是我们第三天一起读《论语》。我向来是不慌不忙的妈妈,所以,做事情并不着急赶速度。一句一句慢慢品,提问,深思,举例,让思路慢慢拓展到历史文学心理等各个领域去,一步步浸润,一点点滋养心。长久下来,雅贝贝的心灵之海,必定丰盈而富足,灵动而俏巴,理性与激情并存,生机勃勃,虎虎生威,不会被应试教育弄坏胃口,不会被标准答案禁锢心灵。
今天,我们品读了三句话——《论语》里几乎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对于最喜欢交朋友的雅贝贝来说,她最有话要说的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她一下子就举出好几个例子来:上个星期宁宁姐姐和果果来了,我"乐"乎;上次乐乐妹妹来了,我也"乐"不可支;还有,去年暑假,辰辰弟弟来了,从那么远的汕头来的,我更"乐"乎。
嗯,这个例子举得很好,老母亲竖起大拇指加以鼓励。
那我再问:请举例说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娃儿就似乎有点为难了。不过,还是可以说一点点的:我小时候读过无数次的《长袜子皮皮》,现在每次复习的时候还是非常开心。
嗯,这个例子还行。
老妈突然想起了一个今天早晨才发生的事情:七点时,我把读书牛放在孩子房间的书桌上,读书牛里播放的,是昨晚娘儿俩一起读的那本精美绝伦的原版绘本《the red barn》的音频,然后,我就继续忙我的去了。而雅贝贝,则在起床后把读书牛的音频关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牛听听吵到她了。
于是,我就说:宝贝你看,昨天晚上我们一起读这本英语绘本时,那个精美的宁静的画面让我们多开心啊。所以今天早上妈妈选择让你重温昨天晚上的温馨幸福开心时刻,然而你却一起床就把它关了。既然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会让我们"不亦悦乎"。那么,以后我们可以试着去体会一下吗?
娃儿点头称是。
现在轮到第3句话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雅贝贝是个机灵鬼,她想了一会儿没想出例子来,便耍心机:妈妈,这个嘛,由于我还小,生活经验还不丰富,这个例子有点难度。还是你先来举吧。
哈哈,老妈头脑里这方面的例子正好多着呢,那就让老妈来侃侃而谈吧。
首先说老妈自己的亲身经历。
前面有一段时间,有人在我的简书的文章下面留言抨击我,大意是说,我的文笔太差,文章没有内容,还不知天高地厚发到群里,骂得很难听。我问孩子,你说这个时候,按照孔夫子说的"人不知"时,妈妈应该怎么做?
娃儿说:当然应该是"不愠"的态度。
我点头:是的。所以,妈妈并不理会他,也不回应他,就当他不存在,我该写文章还是写文章该分享还是分享,并不会被他的私下的辱骂受到任何影响。
结果,我不回应她,却有人替妈妈抱不平了,她说,你没有读过殷老师的文章,你不了解她,才会说这样的话。
听到这里,娃儿似乎如释重负,她也为妈妈开心。我再说:这种情况下,妈妈觉得也没必要回应他。这种人,不管是出于嫉妒还是清高,公共场合,随便诋毁辱骂别人,都是素质很低的表现,如果我们去回应他,我们的人品就和他一样低级了。所以,我们毫不理会就好了。
说道这里,娃儿就想起来了娘儿俩前段时间一起讨论过的一些案例:北京大兴区那推着着婴儿车的妇女,由于跟两个刑满释放分子大声口角,那两个人攻击她的时候,这个妈妈不甘示弱,跟他们吵起来了。结果,那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冲过去抱起婴儿车里那个两岁的孩子,直接把孩子摔到地上,把那个孩子给摔死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有一对恋人在一个餐馆吃饭,这时候进来了另外几个人。其中有人故意撞到了这个女孩还拒绝道歉。这个男孩本来想息事宁人拉着这个女孩离开的,但是这个女孩说,这种时候你还做缩头乌龟,你还是个男人吗?结果,这个男孩子就出来跟他们理论,双方最终打起来了,而结果是,这个男孩被对方打死了。
……
这样的例子,我们平时多有交流,所以可以顺手一拈就是一大堆。
说完了,雅贝贝感慨多多:妈妈,看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真的是太重要了。
嗯,确实如此。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啊,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的呢。
于是,娘儿俩约定:以后,一定要做"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而绝不做人不知就愠的"小人"。
嗯,这个约定好,做君子好!
娃儿,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