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朋友一起吃晚饭,半晌无话,突然他说“听说,看书越多的人话越少。”好吧,你就是在说我喽,一直是我在找话题聊天好不好→_→ 看来,话多露怯。
前几日,任务没有保质保量完成,倍受打击,坏心情上了大头条。我尽量克制,克制,再克制,跟同行朋友说“我心情非常不好”。然而,说完也仅仅是出了一口气,并未给破坏性的情绪找到合适的突破点。千方百计拿出往常用的宣泄方法,甚至还借鉴听说到的偏方妙招,看书,听歌,跑步,逛街……坏心情毫无征兆涌上来,所有的计划都不会按部就班,都要随之变化,随意随心而动。
无聊是我很害怕使用的词语,平时很少拿出来自我形容,觉得只有无事可做没有追求的人TA的字典里才能收录进去。
或许还是我想得太少,很久没有这么被打击过了,或者说一直以为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击到我如此坚强的心了,当真它席卷而来时,已无丝毫招架之力。都是自以为是惹的祸。
很可怕又很欣慰的是,手机已经成功打入人类第一必需品的行列,给我们带来高科技便捷的同时,又能快速给予心灵些许慰藉。我想打电话了,给谁?
这些情绪是断不能说给家人听的。想起好久不联系的大学闺蜜。她总带着那种默默的细细的温柔待我,哪怕我一时激动不免高声,也都可以春风化雨,她能忍耐也能接受我所有善变的面,或好或坏,或黑或白。她有此般神力,寥寥几句抱怨于她,我马上转到她的轨道,坏心情一扫光啊。叫人每每想起心里忽然温柔忽视想全盘倾诉的她,这次竟做起了主讲人,滔滔不绝地叙述她的故事。有些好笑,平时已经习惯扮演倾诉者,现在画风一变,我竟有些把握不住聊天节奏。将近四个小时的电话粥,早已熬了一遍电量又再次加满继续保温。
突然发现,做个倾听者也不错。这次,我终于话少了。
如果换成半年前,我一定要先在QQ空间发一遍,然后任凭坏情绪在朋友圈刷屏,看着与我相关的小红点持续亮起来,自信心也像温度计一般渐渐升值,一点点立起来,宽慰自己“是条好汉”。现在,什么也不想说,都忘记朋友圈取消多久了。
新朋友见面,还没聊几句,马上互问:有微信吧,微信号多少?二维码闪闪烁烁地亮起又熄灭,请求,同意。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反而要花心思增设备注和标签,表达一些想说的话不再直接发送,而是加了一道程序:先给点时间纠结一下谁能看谁屏蔽。然而,累了,哭了,通讯录里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屏幕滑上滑下,却不知道该找谁倾诉。真不明白,微信是连接情感的高速路,还是屏蔽情感的隔离带。话说,和闺蜜互加微信,聊天很少,主要用来打电话时互发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