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一饭局。邻座的一位非常殷勤周到,时不时给众人端茶递水,菜上来后又不停地给众人夹菜。到他给我夹时,我谦让着说不用了,自己来。可人家那筷子顺着热情的笑脸“嗖”地一声,将一大块油腻腻的肥肉送到我碗里。一直到饭局结束,我都小心翼翼地将那块肥肉用碗挡在他看不见的地方。
给人夹菜,在我看来,是一种毫无意义甚至愚蠢的社交礼节。正常人,只要不是老弱病残,在餐桌聚餐时都完全不需要别人帮着夹菜。被人夹菜,是否会对夹菜者产生谢意,从而产生好印象?未必。而夹菜者经常犯的错误是,不明白被夹菜者的口味偏好,执意将自认为的美味佳肴夹到别人碗里,往往会产生反效果。
夹菜这种礼节的起源,无从考据。古人大概是不会无聊到这种程度吧,应该是近几十年国人的饭局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兴起的。我在猜,也许是某位领导,为了表示对群众的关怀,在餐桌上为下属进行了史上第一次夹菜,引起一片赞叹,并被不断地效仿,从而流行开来。
在一切以建立关系为目的的中国式饭局中,夹菜这种表示善意的动作很快被发现是一个好用的手段。与不熟的聚餐者套近乎,言谈间突然沉默时的尴尬,一个夹菜动作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化解。
然而,这个小动作很快被空洞地形式化,刻板地程式化。与饭前用热水烫碗筷一样,夹菜为成了饭桌上的标准礼仪。菜上到桌上,筷子夹的第一块肉要夹给左边第一位,然后右边第一位,然后左边第二位,右边第二位……… 被夹那位受宠若惊,又夹菜给自己的左...右...左……
当陋习成了流行,正常的行为反而成了不敬。于是,不给人夹菜被认为是自私,不礼貌。简单的一场宴席让不习惯夹菜的人压力山大,无所适从。而被人夹菜,俨然成了某些人士理所当然的待遇。曾遇过一位女孩相亲不成功,问其原因,她不屑地说,吃饭时都不给我夹菜,这男生是有多差劲?各位不善此道的男孩子,建议你们相亲时还是选择去麦记K记汉记吧,不用夹菜。
人说“礼多人不怪”。其实真的不是。太多繁琐的流于形式的礼仪,不但不能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反而造成了诸多不便和误会。建议大家在宴席开始时,先声明一句,除了老弱病残幼,大家都自己吃,不要给人夹菜。相信这样的就餐会让人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