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辟谣,你的寒暑假回来了!
这些天,大家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莫过于“取消寒暑假”了。对此教育部在7月1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辟谣:取消寒暑假的说法没有依据!
在通气会上,教育部表示,虽然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但暑期托管服务并不等于取消寒暑假,更不是第三学期。首先,暑期托管服务的原则是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不存在强制参与。其次,暑期托管服务以看护为主,提供的也都是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不会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学生放假了,家长却还要上班,“神兽”们的假期令很多家长头疼不已,而暑期托管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这部分家长的需求,解决低龄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很多人将其误读为“补课班”,实际上假期托管的形式更类似于“小饭桌”或者“课后活动”,这种模式在国外非常成熟,已经成为双职工家庭的首选。
比如法国就将课外时间的各种托管形式统称为“未成年人课外集体接待”,由地方政府和各类协会提供服务,完全不会增加学校和家庭的负担。托管教师一般由校外专业辅导人员担任,不仅需要通过专业考试获得证书,而且每人最多只能够看护14名儿童,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关怀。
美国的课后托管起源于二战后,由政府、家庭、社区三方共同承担。一般美国托管班师生比会控制在1:15左右,并且一个托管中心必须需要由一位专职的执证师资负责,同时配以多位兼职教师、大学实习生、家长以及社区志愿者。这些师资人员在从事此项业务前都需要经过政府举办的专业训练,并经过考核通过,以此来保证托管质量。
而在少子化严重的日本,针对不同需求推出了“放学后儿童教室”与“放学后儿童俱乐部”两种托管模式,由不同部门管理,前者由文部科学省负责,侧重文教培育,面向所有小学生;后者由厚生劳动省负责,侧重保育护理,面向双职工家庭、残障家庭等家长难以长时间看管的小学生。与此同时,日本还鼓励开展全民参与的课后教育服务,地方居民、大学生、企业退休人员、民间教育工作者、文化艺术团体等多样化人才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氛围。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假期托管是社会发展下教育的必然产物,但由谁管、管什么、怎么管却还存在争议。如果仅由学校教师进行托管,势必加重教师群体负担,引起不满,甚至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人才流失的问题,得不偿失。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托管,又需要做好配套政策与监管,专业性和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愿不愿意被托管?假期历来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养成自主性的难得时间窗口,更是他们接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时期,谁都不应该从孩子的手里夺走他们这段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只有妥善解决好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的矛盾,才能真正让学生“减负”、让家长“减负”、让老师“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