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期中考试结束,家长会胜利召开。几家欢乐几家愁啊!又一大批焦虑的妈妈和挨打的孩子前赴后继地涌现。
持续两周的考前复习,每天几套模拟题轮番轰炸,让小学的孩子们苦不堪言。妈妈们也憋足劲,一边搞好后勤一边像赶鸭子一样抽着自家孩子抓紧复习。
考前半个月,这么有觉醒意识的本人仍然犯了一个小错误。我严肃地对俩宝郑重声明:如果期中考试各科上不了95,以后就不能再玩吃鸡了。貌似威慑力不错,熊孩子规规矩矩复习了几天。
临考试前一天,大宝辗转难眠。我一问,结果孩子说,“妈妈,我睡不着。”“想啥呢?明天要考试得早点起。”“妈妈,要是考不了95以上,真的不能玩吃鸡了吗?”大宝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说。
我心里为之一震,没想到半个月前的话孩子一直放在心里,还被压力困扰得以至于考前失眠了。才三年级啊。我赶紧安慰道,“妈妈是吓唬你们的,为让你们好好复习,考不了95也可以玩的,有节制就行。”孩子听了感觉安心了,没五分钟就睡着了。
我清楚,在我信仰的教育理念中,是不惩罚、不奖励的。可是我还是在践行中违背了。我用孩子最看重的东西给他们压力,实际上也伤害了他。
成绩出来后,大宝高兴极了,并不是因为他感觉到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有了成就感。而是因为那个分数满足了妈妈的要求,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吃鸡了!学习变成了一个筹码,而不是源自他内心的动力。
我种了因,得了果。我有了察觉,也为时不晚。
家长会上也热闹非凡。除了孩子们的汇报表演让人感动之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个别家长的成功经验的分享环节了。当然,这个成功是老师定义的,99%由成绩单和家长平时和老师之间的联络亲密度决定。
虽然这些家长的分享各有千秋,但大体主旨不外两点:感恩老师们的不容易(各种层次的拍马屁)、表达自己很负责(比如孩子每天写完作业都会帮孩子认真检查两遍,对,是两遍)。
让人感觉:孩子的成绩=老师的努力+家长的努力。学习,这样一件属于孩子自己的事,就生生变成了别人的事。即使家长不愿承认,但事实给孩子的感觉就真的是:我考几分我自己真的无所谓啦,我都是为了你们才学的!
当我们看到恐怖的成绩单跳着脚生气的时候,当我们感觉没脸去参加家长会的时候,抑或是当我们看到卷子上的100分而高兴的时候,或是骄傲滴上台分享自己经验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替孩子背负了学习的责任。
那些正向的或负向的情绪,都是我们与孩子捆绑的产物。我们为孩子自己的责任负责,因孩子的事情喜怒哀乐。
我们以为自己是称职的、尽责的,事实却是我们替孩子做了很多本该由他自己来做的事。我们替孩子收拾书包、检查作业、帮他复习……孩子的懒惰、依赖、不负责任,就是在我们的一点一滴的培养下形成的。
老师没让我去分享。一来我家俩宝成绩平平,二来我估摸着是怕我砸了场子。
不过我可以自己脑补,如果我上去说,我会说:孩子的成绩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只做好了份内的事。我与孩子,只是远远地在背后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