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进入浙江平湖以来,争议不断。近日,因衡水中学平湖学校涉嫌招生抢跑,事件热度再次升温。有人认为此举是社会和学生的共同选择,也有人说“引进衡水模式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而争论的本质,实际上是不同教育理念的冲突。
衡水中学模式的背后,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唯高考论英雄的“一考定终身”理念。衡水中学可谓是河北第一牛校,2016年考上北大76人、清华大学63人,共有接近5000人考上一本线,一本上线率达92.44%,囊括河北文理科前4名。从上线率看,完全可以比肩浙江地区数一数二的的杭二中、宁波镇海中学。而从全国高中的各种榜单排名看,衡水中学名列前茅,排到了全国第二仅次于人大附中。可以说,以高考上线率等关键指标来看,衡中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但是,被外界风传的军事化管理,吃饭、上厕所等要精确到一分一秒等传闻,也给其打上了高考工厂、魔鬼集中营等等标签。
浙江省的素质教育也是由来已久,马上就要走过整整十个年头。浙江省的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有的市以足球进学校作为特色,有的县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有的市、县以提升综合教学水平提升为依托,更有学校理念十分先进,已经用大数据来为教学工作服务了。而未来5年浙江教育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是,由于没有公开资料可以反映浙江省10年来的升学率等指标的变化,素质教育的成果,难以得到一个明确的、量化的、客观的评价。甚至,至今教育界对素质教育都没有一个公认的能够具体到技术层面的定义。
一方面是“叫座不叫好”的衡中模式,一方面是“叫好不知道叫不叫座”的浙江素质教育传统,当衡中“初来乍到”进入浙江,水土不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以为,这番“衡中之争”,实际上反映出了三对教育理念的矛盾。
一是,高考一考定终身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与培养复合型人才、包容非全能型学生的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二是,以家长对分数的关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高中阶段学生感受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
三是,高考之前只管分数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教育理念之间和以高中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注重综合素质提升或培养特长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
过于注重素质教育以至于排斥应试教育的态度不可取。这在发达国家有过先例。
一是英国引入中国小学教材。2017年伦敦书展首日上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HarperCollins Publishers)签订协议,将翻译出版上海基础教育的数学教材。按计划,这套上海学生正在使用的数学教材包括36个品种,将译成英语(精品课),在今年9月出版。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这一教材,作为数学课“上海掌握教学模式”(英国的第三方评估报告将上海数学教育经验总结为“上海掌握教学模式”)的一部分。之所以引入中方教材,正是因为英国多年的素质教育一味减负,教材内容越来越简单,最后伤害了几代人的基础素质和能力。
二是2016年8月,日本文部科学省(等同于我国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起将在小中高学校依次实施的新“学习指导要领”,新要领大量增加了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内容,被人们解读为告别“宽松教育”(ゆとり教育)的宣言。在日本10年的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不仅没有实现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的目的,反而导致由于缺乏压力,课堂纪律废弛、学生欺负老师现象普遍;富裕家庭孩子由于条件优渥大学阶段可以上私立名牌大学,不学习也没关系,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几年玩过来,最后上不起私立名牌大学自己考又考不上。反而破坏了基本教育公平。不仅偏离了政策本意,更导致了十分严重的意外后果。
而唯分数论的理念,也不可取。近年,高中生因压力大和高考失利选择跳楼自杀或者自暴自弃等行为的新闻并不鲜见。国内也没有一份有足够公信力的心理学报告研究过中国高三学生们是不是存在心理问题,程度严重到什么情况。平心而论,那些分数不高的孩子,人生是不是就彻底失去希望了呢?孩子的品质是不是就有问题了呢?就没有一处有培养潜力的方面了?在大学分专业以后,数学不及格的语言就学不好?地理不过关就不能研究物理学了吗?被筛选之后剩下的孩子只能在无奈中,要不去选择不喜欢的专业要么去选择不理想的学校。在每年700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庞大基数下,兴趣与所学的不匹配是如此的普遍,这难道不是对人力资源赤裸裸的浪费吗?
有争论,很正常,但是更应该去尝试着理解种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去尝试理解对方观点对方理念背后是不是有可取之处,而不是把立场绝对化,更不应该认为自身立场就完美无缺一味排斥“异己”。
虽然,当下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存在着种种不应讳言的问题,但教育部门也一直在尝试进行改革。也希望处于舆论漩涡之中的各方和在沉默中观望的学生家长们,能借由此事的争论和热议,能达成更多共识,从而形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合力。
毕竟,既没有彻底脱离应试的素质教育,也不应该只给千军万马留一根独木桥和为数不多的羊肠小道。理念之争,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清华北大的学历换不来学区房”,但这个甜蜜的烦恼又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呢?如何让每一位莘莘学子,都能“天生其才得其用”,才是这个时代进程中,教育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