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单梳理了一下过往,为了更好的前行。先从我父亲谈起,父亲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爷爷奶奶都是普通的农民,没钱供父亲读书,但父亲学习用功,是当时我们村子少有的几个大学生,后来被分配到离家很远的学校教书,父亲把每月仅有的工资都交给爷爷奶奶,自己生活非常节俭,冬天天气那么冷父亲也不舍得花钱买被褥,目的就是让全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母亲在家是排行老二,下面有一个弟弟,四个妹妹,大姨去世早,妈妈也扮演了老大的角色,妈妈一天学也没上,十六岁就嫁到奶奶家。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了照顾奶奶整个家庭的重任,因为奶奶很年轻就瘫痪在床,整个大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父母身上,给一大家人做饭是妈妈必做的事情,老嫂比母,那时三个叔叔,一个姑姑年龄都小,因为奶奶瘫痪在床,母亲就担起了照顾他们的重任。
小时侯我们家很穷,但亲戚朋友因为治病向我们借钱,父亲总是借给他们,常听父亲说:治病救人最重要,我们自己就节省一点吧!父母都因为年轻时过度劳累而留下了很多身体的后遗症,但是整个大家庭却发展很好,全家和睦相处,彼此关心,家族意识很强,这也与父母的带头作用很有关系。从父母生活的点滴里,我也学到了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多承担,少抱怨,多吃亏,少沾光等好品质。
父亲常年在外教书,回家不多,但对我们严格要求。我那时十分害怕父亲,总担心做事父亲不满意,小小年龄总在看父亲的脸色,如果是阴天,我就更加小心翼翼,总担心父亲发脾气。我从小就表现的特别乖巧,在贪玩的年龄就老老实实在家给父母做饭,收拾东西,完全是小大人,当时就想通过多干活,让父亲高兴。后来我慢慢感觉到我总是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总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总是害怕权威,惧怕领导,期待和平,害怕冲突,这一些都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要想改变现状,只能靠自己。我刻苦学习,初中没毕业,正好赶上全区招考英语老师,我与镇上十二名同伴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就考上了我与一位姐姐。
十八岁毕业分配到农村乡镇中学当英语老师,我牢牢记住父亲的话,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低标准,十八岁参加工作的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上,工作第一年,我所教班级就获全镇第一,第二年领导安排我教毕业班和重点班,这样在农村一干就是十二年,后来去到泰安最好的中学之一。记得我自己独自来到泰安工作,一天到晚都是孤苦一人,特别想念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那时才体会到一个妈妈与孩子分开是多么痛苦,每当看到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回家,我都特别羡慕。
有时我认为父亲重男轻女,根本不关心我。我内心经常与父亲对抗,但回想一下,其实并不如此。在我独自在泰安住时,放学回家经常看到我门口有父亲给我送来的山水和好吃的东西,当时我住四楼,父亲自己去山上用自行车带来山水,送到我家门口,重重的两桶水,一个老人要给我送到四楼,就是想让我喝上健康的水。后来儿子考上大学,离开我去外地上学,父母担心我想念孩子,主动搬来陪伴我两周,回想生活的点点滴滴,其实父亲一直都是爱我的,这种爱更深沉也更无痕。善良、担当、有责任感、孝敬老人、为对方着想、努力工作、懂得感恩等,这些都是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学到的。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静静梳理自己后,我少了委屈和埋怨,多了深深的感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但是我能改变自己,所有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来磨练我,让我成长的,又想起那句话:“太好了,这件事竟然发生在我身上,又给了我成长的机会,一切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必有利于我.”
感恩我的父母,给予我宝贵的生命,感恩父亲让我学会了自力更生,感恩我的家庭环境促我成长,让我坚强,感恩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都是我的镜子,让我照出来自己的模样,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和成长。卞之琳说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在仰望别人幸福的同时,别人也是以同样的姿态回望”,没有谁的生活会十全十美的,学会转念,多看到自己拥有的东西,变绊脚石为垫脚石,人生短暂,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不论怎样,都要心向阳光,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曾经有很多年,我都感觉自己是受害者,父亲不疼爱我,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后来通过自我学习,我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有关,我是一切的根源,是我自己挖坑埋葬了自己,与他人无关。通过学习,我慢慢敞开心扉,主动感受世界的美好,人们的善良,慢慢调整好了自己,享受美好的生活。回想过往,温暖和感恩替带了委屈和抱怨,爬出自己挖的深坑,拨开云雾见月明,心向阳光,世界到处弥漫着花香,展望未来,生活除了苟且,更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