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计划组织一次非领导职务晋升,例行了相关程序,譬如符合条件人员自己报名,有关部门审核,确定了初步人员名单,并张榜公示。
榜上公布的人员并非最终名单,因为公示人员是按照1:1.2的基数框定的。除此之外,公示的人员名单下面还有一句话,以上人员如有不符合晋升条件的,请在公示期内向某部门反映,举报电话多少多少。
首先,这非领导职务的初衷是为了照顾那些工作年限长,而没有享受到职级待遇的工作人员的,近年来,由于职级之间的待遇,说到底就是工资差别明显,所以大家都眼巴巴地盯着,毕竟没有谁跟工资过不去。
其次,某部门此前也放出风声,说什么两条腿走路,意思也要照顾那些尚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员,那就是没有爬到更高一级的职位时,在待遇上先给到位。
第三,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也是考评标准。这也不难理解,既然大家都在工作,也都想获得晋升加薪的机会,那就要好好干,比谁的贡献大。毕竟在单位管理中,正负激励都要有,假如干好干坏都一个样,那么还有谁愿意出力流汗、无私奉献。
我这么啰啰嗦嗦地铺陈,就是想说这次晋升是有依据的,譬如工龄长,平时工作积极,那么你的得分就高,晋升的可能性就大。
大斌属于工龄上不上下不下的当儿,得分原本也在框定的范围内,刚刚达到边,给他也可以,不给他也有理由。至于工作表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还不是某些人说说的,哪有准确的数据在哪儿。
名单公布之后,大斌首先看榜,结果找了半天,没找到自己的名字。显然,大斌有点不高兴了,他并没有找到上级部门说理,而是一个电话打到了更上一级机关。
这下麻烦来了,用时下流行的说法,这就叫“越级汇报”。首先,这组织晋升事务的机关,受到上级的指示,估计是说“你们怎么搞的,连这样一个活动,都搞出了矛盾?”其次,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立即派人找大斌谈话沟通,协调处理。
具体的汇报以及反馈,只有相关人员知道。不过最近某单位对大斌所在的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具体的措施就是整理一大摞材料,只为了说明一个结果,大斌工作表现不好,实在不符合晋升的条件。
然而,大斌说我不相信所谓的“越级汇报”是什么天大的错,相反,我说的都是事实。据大斌透露,他向上上级部门反映的是,某部门平时提拔晋升有瑕疵,这次非领导晋升也有明显不公,例如,张三得分也在里面,平时工作勤勤恳恳,只不过这人老实,就把人家刷掉了;李四凭什么分数那么低,却把他放在里面。
呵呵,我原以为所谓的公示,就是让普罗大众监督,谁不符合条件,就应该去掉他;没想到还有这样一种汇报,为落榜者鸣不平,这次总算开眼了。
晋升年年搞,都为激励人。我不知道大斌会不会说这句台词,最终没有我也就算了,但是连这个大名单都没进,我真的不服。
午后的阳光,从阳台上照进来,晒得人懒洋洋的,我有点昏昏欲睡,似乎有一个幻觉出现:大斌这次已经公布了,你也不要再纠结了,明年除了一个指标也没有,如果有,第一个肯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