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正式接触了正面管教,总是会将原来理解过的东西,再用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工具去重新理解一番,发现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流浪”与“在一起”这两个话题。
“流浪”源于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现在对于“感受”这个词特别在意,每当面对孩子的情绪,我都会第一时间问他,你现在感受如何?我会非常认真仔细地从孩子的回答中获得感受。必须承认,在成人的世界里待得太久,接受到太多并非出自本心意愿的指令、安排,被种种言不由衷的情感所覆盖,我们没有了感受力。面对一个让你不舒服的环境,你能够快速做出自己行动(离开或是展开心理防御),但你的感受也仅仅只是不舒服而已。你所做出的快速反应,大多时候是受到了动物脑的支配。
我们从影片中的人物韩朵朵聊起,因为她是会表达感受的。
韩朵朵是被刘启的外公救起并收养的孩子,从小在地下城长大,印象里已经没有外面世界的样子了。她不相信希望,因为她的记忆里甚至都没有了太阳。朵朵是和爷爷、哥哥一起长大的,他们与地下城有关,而爸爸妈妈和外面的世界有关,所以朵朵真得很想出去看一看。这几句话是人物的饰演者赵今麦在她的微博中写的,为我们交代了与哥哥刘启离开地下城去流浪的真实原因就是出于内心感受——想出去看看。
不要说十几年生活在暗无天日地下城的孩子,今天的孩子们在阳光下、关爱中度过“艰难”的青春期后,绝大多数都会有离开家的念头。不少离家出走的孩子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获得在青春期无法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我之前的工作面对了大量渴望流浪,至少是远离父母的青少年,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感受不到所处环境的美好,甚至没有感受。事实上并非孩子们没有感受这个世界的能力,他们只是被长期压抑或者忽视,感受变得无足轻重!
没有了感受也就没有了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内心的流浪便开始了!
感受的力量无穷大
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叫韩朵朵,是一个初中学生,我们的救援队正在执行最后的救援任务,我现在很害怕,腿在止不住地发抖,我只能看着大家拼尽全力,我什么忙也帮不上!昨天老师还在问我们:“希望是什么?”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这种东西。但现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回来吧,加入我们一起战斗!点燃木星,救回我们的地球!
这是联合政府为韩朵朵一个人开放的全球广播。来自各个国家的救援队正在撤离,在地球被木星击碎之前与家人进行最后的团聚。我们都以为自己的冲动是勇敢,但在经历了所有事情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是那么不勇敢。你能在朵朵的这段广播中发现她的感受吗?我能!
网上有人评论韩朵朵的台词,认为台词应该为整部电影剧情服务。特别是在重要的剧情下,台词更应该是为了剧情安排目的,情感气氛表达而存在,什么紧张害怕的情绪可以适度忽略。在接触正面管教课程之前我会大大地支持这就观点,但是现在坚决地反对。正是一个初中小女孩真实地表达她的害怕、无助与希望的感受,才引发了附近各国救援队的心理共情,放弃了与家人最后相聚的机会,与希望建立连接。所以韩朵朵用表达感受的方式,产生了共情,最终带来了希望,拯救了地球!
0-7岁的孩子情感部分是完全敞开的,全然吸收周围人的内在。大人的情绪会进入孩子而表现出来,大人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生命体去构建物质身体。孩子会把父母的一切负面情绪归为因自己所致。
父母如何与孩子更好地在一起?
现实中我们所有人都不会是影片中的父亲刘培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和姥爷住进地下城,放弃了身患绝症的妻子,自己去执行长达14年的太空飞行任务,留下自己的儿子和姥爷独自地生活。可是影片中长大了的儿子对父亲怨憎、不解、愤怒,就像生活中所有父与子之间一样。残酷的是,他们连当面吵架摔门怒吼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不带有任何条件;我们养育自己的孩子,放下所有的期待。如果一定要离开我们的孩子,那就从此刻开始和善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我们爱你,无论何时何地!
影片中的父子最终也没能相聚,但是儿子心中已经没有了对父亲的怨憎、不解、愤怒,父子在最后时刻的对话,恰好符合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错误、和好道歉、解决问题。在最后的告别时刻,小刘启终于痛彻心扉,他完全明白了父亲当年的所作所为蕴含着多大的牺牲和付出——这就是爱的力量,是在冥冥之中,在地球即将坠入木星之际,是爱指引着着他们父子两个进行了如此默契的配合,这恰好是刘培强离开地球之前向小刘启说的那段话——自己化作了天上那颗最亮的星。
与孩子最好地在一起是让孩子心中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