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一一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剧评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由18个省市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当地干部职工为骨干的拓荒队伍,与当地群众一起在荒原塞罕坝上垦荒植树,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创造了高岭绿林的奇迹。
电视剧中宣讲的塞罕坝精神,是一股充满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的激流,洗涤着我们不再纯洁的心灵,让人震撼,让人泪奔,这份坚守与执着,不计个人恩怨默默奉献,绿化荒原荫蔽子孙的信念,让千万观者为之礼赞,为之拍案叫绝。
主人公冯程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带着父亲的寄托和自己热血沸腾的青春来到坝上,前三年一人坚守,陪伴他的只有冬雪的寒冷、尘暴、干涸贫瘠的土地,一片荒漠的孤独和狼群的威胁,陪伴他的是要种活一片树林的信念。
一棵几百年高大茂盛的神树支撑着他的梦想。那颗挺立在荒漠中几百年的大树是一棵落叶松,它伟岸,高大挺拔,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的脊梁。它有几抱粗,用粗壮的枝干努力向上刺破篮天,浓郁的绿荫与蓝天白云相映衬,它是塞罕坝最靓丽的风景。它也是一颗功勋树,树下埋着为保卫这片热土而牺牲的英雄们。
主人公冯程两次舍命与砍伐老树的村民斗争,忍受着村民的拳脚重击,他知道这棵树是坝上最美的风景,它可以向苏联专家挑战不可能的错误理念,它可以向对这片土地上失信心的人们证明一一800年前这儿是一片林海,几十年后这儿将重归林海。
电视剧中那颗反复出现的老树是塞罕坝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一坚韧不拔,傲然挺立,也是我们的民族三千年的光荣的传统。这是导演诠释的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种很好的意象,多次出现,有人为他付出、有人为他守护,它屹立在那儿,几百年不倒,生机勃勃,代表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冯程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与执着,他忍受着极端自然条件和思想上的压抑、以及别人的排挤、还有同事的误解,寒藏种子,坝上建苗圃,多次试验失败后寻找突破口,向老技术员、新大学生学习,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种活了一片树林又一片树林,才有后来大面积的推广。他也是植树人心中的那棵大树,人们心中的那棵神树一一屹立不倒,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干旱还是大雪。
人证明自己的不是反驳诬言秽语,而是坚强实干,用成绩来说话,这也正是树欲大而不与草争的道理。只有让种活的树林一天天吐绿长大,才能堵住别人肆意流淌嘴巴。每一天的坚守,每天的迭代,冯程做的最好,不多言,不解释,努力做好每一天,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绿林会是他最好的代言人,他是一个硬汉,是一个真正的用自己最美的青春书写赛汗坝绿树成荫的诗篇的人。
艾青在1938年写的一首诗,成为电视剧的主旋律: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比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正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群拓荒人一一冯程、覃雪梅……他们忍受着残酷的自然环境,顶住了大雪封山后近20天的断粮考验,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攻克了一个个难题……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荒芜的土地,让它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
中国有一个个像冯程一样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挥洒青春的人们:雪域高原的巡逻兵,南海小岛的守卫者,脚手架上挥汗如雨的建筑人,流水线上高频工作的打工者,写字楼里埋头设计的创业者……,他们是中国坚强的力量,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呵护,去传承。是他们勇于担当,不忘初心,撑起了祖国的大厦,让中华三千年的文明依然闪耀在东方。
青春是一首自由奔放的诗,青春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青春是一首响应时代的召唤,把美好的生命默默奉献,青春是把沙漠变成绿洲,他们挥洒着自己最美的青春,保卫着我们的绿水蓝天。是他们阻击了沙尘暴的肆虐,是他们把荒漠变成林海,是他们为我们做好表率,树立好旗帜,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奋勇向前。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塞罕坝精神永远保卫着蓝天!
致那些奋斗过和正在奋斗着的人们。
201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