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渔歌子
渔歌子
唐 ·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初中时学过这首词,特别喜欢。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以此作画,的确,这首词充满诗情画意。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特别是后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句意境闲适悠然,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概就是到这儿来的。
大学时,才真正接触了电脑,用QQ聊天,要取个网名儿。开始,我想用“沧海一粟”,又一想,觉得生活中自己都够普通,够渺小了,网络上何不潇洒一点?又想了“青青子矜”、“在水一方”等几个名字,但觉得太文气了!
正上课时,脑子一闪而过“渔歌子”,可不就是这个名字吗?我欣喜不已,像是他乡遇故知,又像是寻觅到了前生的自己。
而且,庄子老子墨子,他们都带个“子”,那我也“子”一回吧!
刚好我们寝室又有人起名“五味子”,于是我俩逼着另外一个人叫了“车前子”,组成了“竹林三子”,课余时间除了上网,拿着箫、竹笛、葫芦丝呜呜的吹,虽不成调却乐此不疲,热闹非凡。
后来又知道了很多以《渔歌子》为题的词,都像是不加雕饰却清新可人,生机勃勃的乡野少女。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特别是李煜的《渔歌子》,又名《渔父》更是清丽绝伦,不似人间凡品,让我喜欢得颠来倒去。
渔父
五代 · 李煜
其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其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仔细一看,原来从词中帝王李煜到明朝宰相刘伯温都写过《渔歌子》,它是个词牌名,渔歌子就是渔夫的意思,多描写文人对自由自在隐逸生活的向往。
后来又知道了屈原写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坚持信念,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在我看来渔父其实就是另一个屈原,屈原在和自己对话,但还是选择为了理想“虽九死而犹未悔”的人生。
这让我有点惊讶,“渔歌子”还有这么多的深意。不过,我从没打算归隐,单单就是看上了“渔歌子”这三个字,觉得又是摇船打渔,又是江上高歌,这样的生活惬意美好。而且这三个字,带个“子”,好像我也像庄子孔子一样高雅起来了,单从字面上也分不清男女,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不过也无所谓啦!我的名字,我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02桃源渔歌
今年八月份才接触简书,好奇地注册,还是老名字“渔歌子”,却发现已经被用了。看来有人和我一样喜欢这个名字,我很高兴,就在后面简单加了一个w,开始码字。
后来断帮主说加后缀不好,建议改个名字,我不知道该改成什么,用了十来年的名字一朝作别,想到这儿特别难受。还是断帮主建议改成“渔歌缘”,意思没变,我一听挺高兴的。
用了几天,到底不顺。“缘”字太虚无缥缈,而我喜欢形象生动的意象。刚好我所在的地区“灵宝市”古称“桃林”,相传夸父逐日的时候,跑到此地又累又渴。 拐杖顺手一扔,化成一片桃林,一直到唐玄宗时才改称“灵宝”。那我就叫“桃林渔歌”或“桃源渔歌”吧!
第二天,我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有的说“桃林”好,有的说“桃源”好。 我发现赞同“桃源”的时候我很高兴,说“桃林”的时候,我却要想一下。这就说明我还是更喜欢“桃源”的。
就这个名字吧!“桃源”是千百年来的理想国,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名句,电视又刚刚热播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又加入了“竹桃苑”,最重要是我喜欢!
夹岸桃花,落英缤纷。一位清俊的渔家少年摇着船,桃花旁邻家小妹唱着歌,人面桃花相映红,此中深情无限多!美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