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后第一天上班。出了地铁站,到单位需要穿过一个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站在路边,看着来往的汽车呼啸而过,竟然有两三分钟没有穿过马路。不由自嘲自己年龄大了,居然连过马路的胆量都没有了。
记得两三年前,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发起了一项礼让斑马线的运动(据说是向南方某大城市学习)。所有不礼让行人的汽车,一律要被罚款、扣分,一时间,交通警察、监督员、监控齐上阵。所有的驾驶员顷刻间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即使只有一个人过没有信号灯的马路,都能够享受数十辆汽车齐刷刷停下行注目礼的待遇。许多在路边溜达的老大爷,如果一不小心靠马路近了点,都有可能被“自作多情”的司机误以为要过马路而停下车辆行招收礼。
然而,好景不长。大约过了两个多月,一切如故。过没有信号灯的马路又成了“速度与激情”的冒险者的游戏。没有足够的眼力、胆量、速度和耐心,在车来车往的潮流中,能够顺利过马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行人之于汽车,肉身之于铁皮,在交通关系当中,无异是弱势的一方。但在汽车肆意奔驰,行人望眼欲穿的马路上,不由让人想起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都二十一世纪二零年代了,人类社会走进汽车文明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这车来车往中,我似乎感受不到丝毫文明的气息。
虽然,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今日的行人,明天也会开车;今天的司机,明天也会步行过马路。但是又有多少人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呢?靠严刑峻法,靠制度管人,靠文明教化,还是靠内心觉悟?文明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破坏一项制度却是顷刻之间。
正如绅士要天生保护女士,海难时要让妇孺先逃生一样,汽车礼让行人丝毫应是城市文明的一个基本表现形式。但面对呼啸而过丝毫没有减速的汽车,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埋没在灰蒙蒙的雾色里。记得有这么一句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连汽车礼让行人都成为一种奢望,那么这句口号就真的只是一句口号了。一个对于弱势群体漠不关心,把马路修得再宽再平的城市,注定不会让人喜欢的。
突然间,对个城市有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