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灌输,保持争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1976年在曾受纳粹之害的德国,政治教育家齐聚博特斯巴赫,达成了教育的最低共识《博特斯巴赫共识》,这就是该共识包含的3个原则。
在大学时代,学生的自主权前所未有的扩大,大到可以自主选择学校,专业,小到选什么课,要不要去上课,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说了算,在这里,我们不再因为考试而去学习,不再因为成绩而去思考问题,也不再被标准答案束缚。大学时代的优秀不是通过某一次的成绩或者某一份证书来界定,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应当有精神。
大学之精神,见乎大,立乎远,有狂有狷,有格调,不沉耽于追逐短暂和微薄的事物。
学习的目的是让人获得智慧,这种智慧包括明辨是非的能力、对社会的责任感,面临抉择的时候如何做出理智的选择,通过学习懂得把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大学教育不仅在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还要培养学生博雅的情怀,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
大学之精神在于独立意识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正是人从少年到青年转型的重要时期,青春会面临伤痛,面对选择和孤独,但孤独并不等于空虚,人往往需要孤独来沉淀思想,体会人生历程,熔铸坚韧不拔的意志,获得拨云见月的智慧和力量,这也是为什么独行者往往走的更远的原因。
大学之精神在于理智思考的养成。
人的一生应当是对真善美追求的历程,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使人在正确的轨道上行使的保障。笛卡尔曾说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会明辨真伪,以便行动时头脑清醒,在生活上稳步前行。”青年人不要沉迷于蝇头小利,不要庸人自扰,更不要妄自菲薄或狂妄自大。一个理智思考的人必定是个平静谦和的人,青年人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向着人类精神的终极之地不断探索。
大学之精神在于批判精神的习得。
青年学生要铭记理性和真理是智者的人生标杆,不要迷信任何事物,要时刻怀有批判精神。过度的狂热终将会成历史的笑柄。昔日被奉为物理界颠扑不破铁律的牛顿三定律后来被证明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适用,思想的力量无法测量,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的世界里,批判精神无异于海上航行的灯塔。
日本文学家太宰治在《心之王者》中说,学生原本的面貌,一定是神的宠儿,只凭那自由高贵的憧憬就足以与神同住。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最珍贵的时期,要珍惜学生时代的宝贵光阴,正如太宰治所说:“在神的宝座上与神并肩而坐这种事,走过学生时代便不会再有,错过变永不再来。”
大学,人类精神文明的栖息地,做智慧的大学生,让精神之光在大学上空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