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猴子”这个名字是宁浩给自己公司起的,因为他从小喜欢孙悟空,而且觉得他是一个草根英雄,当然,在他看来,他不仅仅是个草根,更是能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孙猴子。宁浩自幼礼佛,他的父亲在九十年代下海,给他讲了很多光怪陆离,这也便有了故事的雏形。
2003年,宁浩自己出资,一个人担任编剧,导演,摄影,回到自己的家乡拍摄执导了电影《香火》,而这部电影却意外获得了东京银座电影节大奖,并被香港艺术中心授予“2004年最佳电影”荣誉。在2006年,刘德华找到了宁浩要出资拍电影,创作自由,任由宁浩去发挥,一部《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这部以300万小成本的电影,创下了2000多万的票房,该片获得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他凭借该片入围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宁浩C位出道,不仅在市场上拔得头筹,更是开创了宁浩独有得“黑色幽默”喜剧风格,刷新了中国电影界的里程碑,后来多部电影都沿用其风格。
宁浩这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追求完美,虽然外表似乎有些邋遢,可在电影中自然赋予的更多,而这种吹毛求疵,宁浩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电影中。在拍摄第一部电影《疯狂的石头》时,当时除了徐峥还算个明星,其他诸如黄渤,郭涛等人都是新人,每天面对这样一群新人,宁浩做的最多的就是卡然后开骂,把人训醒了接着再来。就连幕后人员也没放过,每天查看进度条时,美术组总免不了一顿痛骂。
在《疯狂的石头》出现之前,中国电影市场上几乎没有真正成功的喜剧,直到宁浩出现。《石头》的喜剧性是全方位的,它是语言的喜剧,也是动作的喜剧,比如各地方言和妙语金句的穿插运用都非常得体,演员也能将噱头融化在肢体动作当中。不过更主要的,它是一部结构性喜剧,巧合和荒诞是通过拼贴式叙事技巧来实现的,这一点在国外电影有不少先例,但在华语电影中,《疯狂的石头》开了先河。此外,这部影片非常可贵的是具备巧妙且尖锐的社会批判性,它无情地讽刺了贪婪,嘲笑了愚蠢,并对正直给予回报和奖励,让每个善良的观众都与有荣焉。这个时候的宁浩,它是领先于观众的,他能预先说出观众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在宁浩的电影里所有黑色幽默,有对社会不公的嬉笑怒骂,也有安于现状的得过且过,同时对世界观,价值观的输出也有涉猎,他的电影从来不对现状妥协,不论是小人物还是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他们处在不同的阶层,但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去改变一成不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