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觉得很冷。
在简书看到一篇文章,说不要觉得写碎碎念没有用。一方面,并不是每天都真的有好的内容可以写,另一方面,碎碎念正是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留作素材。
里面还提到,当心里有点想法的时候,不要觉得一定要等理清思路了,在脑袋里形成词句了再动笔写,这样容易不了了之。
这些东西确实对应上我的一些顾虑。因为,很多时候,我的文章都只是在碎碎念,就是把脑袋里一些跳来跳去的想法记录了下来。而对于我自身来说,真正将想法整理出来的时候,就是在落笔的时候,这也就减少了我脑袋里觉得难以理清的混乱。
在这些碎碎念里,会发现思路很跳跃,里面记录的东西也很杂,所以有时候常常不知道到底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或是,怎么分类来写。
我又是个极爱分类整理的人。前面试过把日记里的关于学习的、关于读书的,关于书写本身的东西摘出来放在不同的文集里,但总觉得麻烦。
现在想来,还是按照内心的思路先都写下来吧。当作素材,先放在一起,不去细分。留些时间给它们自行发酵,再得出一篇思路清晰的,关于某一方面的文章。
那篇简文的作者,已经坚持日更三年了。很厉害。他自己说,曾遇到过一个写了十年的前辈,文章拿来一读,就明显感觉到了自己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长时间的积累留下的。
我又在想,或许,虽然几率很小,或许将来有一天,我能有机会写一本自己的书,那就到那时候,再来整理这些碎碎念吧。
最近看的一些书里,很多是认识自我和个人成长方面的,作者常常是因为自己的一些经历,或是自己本身的一些特性对自己造成影响或困扰,然后在寻求帮助,或是因为一些契机发生改变之后,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观点、方法,然后整理出来以便给更多的人看。
我看书的时候,偶尔会在想,写一本书看起来好难,要考虑分那些章节,每个章节又要讲什么,能不能划分得清楚,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分不清,那有为什么一定要分开;或是两个相近的部分,有什么区别等等。
还要参照不同学者的一些定义和解释,这要求要广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多看书或是多查资料。把针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都找到,然后分析整合一下,发展出自己的认识,然后用合适的、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好像要考虑很多方面,要掌握很多东西。
但好像写书也就是那么回事。将自身经历中得到的认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对比、碰撞,然后或推翻或验证或修正,然后学到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结合自身,又产生一些新的东西。
如果有专业知识打底,还可以与知识进行结合。
应该还需要实践,这方面我现在只能拿这些东西对应生活中身边的人的言行举止,还比较表面。
如果能多和别人进行深入一些的交流,或是,自己能进行一定的引导地进行交流,聊自己想了解的方面,就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方面的东西。这有点像心理学实验方法中调查法中的访谈法。
不过我自身对于对话的主导性还不够强,以后可以多主动一些。
然后将概念、理解、经历、案例结合在一起,写出一些让大家有所收获的结论。
现在我理解中的写书,大概是这样。可能有些大言不惭,不过权且放过我吧。这件事于我而言,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起码接下来读研期间,自己主要还是得多多地积累。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昨天的那篇文,今天再读,最后结尾有种没有下结论的感觉。我写的时候是有感觉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鼓作气地写完了,此时还有些发表观点时“慷慨激昂”的余味儿,手挥起来,但说完了却不知道手该怎么放下。没有落点。
这也是我现在这种写作模式导致的吧。因为很多时候,写的时候,我才开始思考,所以,结论是我写完了,才可能有的。以后应该注意,记得看看今天写的这些,是不是可以下结论了。有结论了的话,就给自己的思考画上这一段落的句号。
昨天看微信读书里朋友的想法,里面提到“意识流”,前面提到的那篇文章里,也提到了“意识流”,我的理解是,那种按照作者脑海中的思维活动而书写出来的文字,就是“意识流”类型的。就是,不是现实中的情节,而常常是按照作者或是主人公的思想活动来行文的。
我现在还没有读到明显给我这种感觉的书,也或者是已经读到了,但是我认不出,不过这个词倒是被我和“碎碎念”联系起来了。
最近的我一直在让自己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刻意纪律的意识是在我失恋醉酒之后有的。
那是我第一次喝醉,江小白兑了雪碧,有一口喝得猛了些,就开始头晕,后来,开始睁不开眼睛。不过没关系,那时候我在哭,不需要睁眼睛。
扯远了,言归正传。为什么说是在那之后开始刻意关注自己的情绪呢?
是因为我发现,喝醉之后,我可以把以前很多藏在心里的话说出来。有很多话表达出来的情绪和想法,甚至曾经只是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但是当我醉了,把它说出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那些情绪都积压在我心里,并没有因为只是一闪而过就消散了。
或者换个说法,这些情绪,都在我盛放情绪的盒子里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而我平时清醒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在意,于是不知不觉中,就盛满了。那些闪过的情绪和想法,不是不记得了,不是过去了,是被我忽视了。于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我没办法在盒子即将要撑破的时候及时疏解自己,也就会在某个不经意间的时刻,情绪爆炸。
喝醉的时候,其实头脑很清晰,这跟我以前以为的不一样。不过人的自制能力差了很多,不再去考虑我说出来这些话会不会不合适,会不会显得我很斤斤计较,不会再小心翼翼地措辞,不会再在心里劝自己不要在意,而是,说出来。
说出来,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于是在那次之后,我还跃跃欲试想要再喝醉一次。不过都因为情况不允许,便作罢了。
今天写到这里才觉得。我这种开始刻意地在文字里记录自己情绪的意识,就是将喝醉这种形式换成了书写,以再看清一些真正的自己。
今天很冷,虽然温度并不算低,最近很想念广州的温暖。这次疫情,恐怕要缩短我最后留在那里的一段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