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叛逆期?
叛逆期是指孩子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
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小大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性格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大部分家长会错误的认为,叛逆期只是青少年的专有名词。经过现代教育学家反复的观察和论证,已经明确的把孩子的叛逆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幼儿叛逆期:3岁左右
儿童叛逆期:6-9岁左右
青春叛逆期:14-16岁左右
儿童叛逆期的存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想而知,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有多重要!
今天,我们会着重讲一讲:6-9岁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去引导?
如果您家的孩子在6-9岁时候出现以下比较典型的行为特征:
◆认为大人所说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感。
◆经常和父母唱反调、顶嘴,不理睬父母,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如果家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甚至发脾气。
◆破坏性行为过多,比如生气就撕书,摔东西,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跟其他孩子经常发生冲突,不愿意分享玩具,脾气暴躁容易动手。
◆挑战权威和规则,打破底线,故意破坏定好的规矩,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
说明孩子可能进入了叛逆期。
当孩子已经悄悄的进入叛逆期后,家长不要过多的担心和抱怨,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由内到外去了解他,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产生叛逆的深层次内因
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婴幼儿时期孩子还没有较为完备的自主意识,难以区分自己和外界的差别。在他们的印象里面,自己和母亲是连为一体的状态。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到了两岁以后就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慢慢的开始思考一些富有哲理性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我要干什么?
他们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日常生活很典型的一件事就是,这个玩具是我的,你不允许玩它。
大人常常可以通过思维去学习,而孩子则是通过行动去学习,往往这些学习过程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认定他们是“叛逆”的表现。
探索自我的力量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也会不断的向外界探索“我”的力量。破坏往往比建设来的更实际,所以叛逆期阶段的孩子具备很强的的破坏力。
6-9岁的孩子语言系统还处在有进一步待开发状态,表达不畅所带来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更容易做出一些攻击性的动作。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扔玩具,故意摔掉一些家庭用具等等。他们会用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并观察破坏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后果,以此来判断在人际关系中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影响力。
亲子关系的矛盾对立
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的矛盾心理也会埋下种子。一方面渴望家长的照顾,渴望与家长建立情感上的依赖。另一方面有又想着如何摆脱家长的控制和束缚,渴望独立。
在这种矛盾体结合体下,孩子会产生一种复杂而又对立的心理状态。孩子会比之前更粘着父母,同时又不断的去挑战父母的权威。正因为孩子还未形成完整独立的“自我”人格,使得他们在依赖和自我之间来回的碰撞。
这种对立的现象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重演,孩子究竟能不能实现完全的自我独立,往往取决于家长如何去处理。
不断探索世界运行规则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会不断去尝试涂抹绘画,从而达到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多时候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而恰恰就是这个充满魔力的第一次,才让他们有足够的兴趣对世界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叛逆期阶段也被大多数家长称为“问题宝宝”的阶段。会经常问一些为什么,怎么要这样做。通过不断的挑战规则,从而学习哪些规则是必须遵守,那些是可以打破的。
不懂控制和处理情绪
在孩子们眼里多数东西都是具象化的,情绪相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抽象化的存在,他们很难理解情绪这个抽象词的含义。
对于一些常见的心理变化,害怕、抗拒、烦躁、迷茫等,孩子由于年龄受限,会用一种单一的近乎歇斯底里的哭闹方式发泄出来。
大人往往不理解他们这个过程,情绪发泄之后往往导致双方关系僵化。
合理面对孩子的叛逆期
摆正态度应对叛逆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叛逆期的表现,处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要不就「熬」时间不管不问,等孩子一天天长大,要不就是以没时间为由偶尔监督一下,事后还是任由孩子继续发展。
孩子叛逆,我们大人可以很容易察觉;但是对于小孩而言,他们是无从自知的。家长必须摆正好态度应对,明确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帮助并引导孩子成长,让他们迷茫中学到更多东西才是首要任务。
从叛逆的内因出发建立教育目标
在孩子学习、生活和玩乐过程中,家长要善于总结和发现孩子的一些细微变化。制定一些可实施的应对策略,在孩子意识相对放松的情况下做出引导。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
传输给孩子正确的“自我”概念,应对玩具等东西的所有权的时候,告诉他,“你”有处理自己东西的决定权,“你”可以对某件事提要求,但是可能无法实现。这样孩子才会去思考“我”的边界在哪里。
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准则
让孩子懂得生活上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准则在生活中是必须遵守,要严格要求的。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有父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不要产生矛盾之后,冷暴力处理孩子,应当站在理解包容的角度对待孩子的叛逆行为。
帮助孩子学着处理好情绪
作为孩子的家长,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合理对待孩子的情绪。试图去帮助孩子认识伤心、快乐、烦躁、害怕等情绪,让他们明白宣泄情绪的方式不是单一的破坏,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出做一些有益的活动爬山、游泳、亲子游戏等。
建立相互舒适的亲子关系
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要迫切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心情。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以平等的姿态去交流。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育孩子,最终导致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杜绝言语动作上的伤害
切忌一切动手打孩子行为。暴力无法解决任何事情,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难以磨灭的创伤。
切忌在情急之下说出一些带有惩罚性的话语。比如“你再这样,妈妈就再也不要你了。妈妈以后再也不喜欢你了”等等。
切忌说出去一些带有攀比性质的话语。比如“你看隔壁家的XXX,做的多好,你就是个废物,什么都不会,只会哭”。
理性对待孩子的叛逆期,希望所有父母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都能以一种包容、开放、理解、平和、耐心的心态去对待,和孩子一起肩并肩度过这段“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