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妹妹还在老家的时候,有天上午先生带着我们姐妹俩一起游览了离家十几公里的徐氏九亩阁。九亩阁中建有徐玉诺纪念馆。
徐玉诺是五四时期著名诗人、作家,其作品受到鲁迅、茅盾等作家的称赞,是河南走向全国的第一位作家,被誉为“河南作家的一面旗帜” 。七月十七日写有《参观徐氏九亩阁》一文。
九亩阁院内专门开辟了一块土地,上面种植着玉米、向日葵,还有几畦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等,生长得非常茂盛。
在菜地边,我们看到了一种植物,茂盛的藤蔓,缠绕着一棵枯树,有一条竟爬上了高高的枝头。长长的果实呈青白色,上面还有花纹,在藤条上垂挂着,足有差不多三尺长。我们三个人都很惊奇,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从来没有见过。
菜地里有两个人,在不远处摘豆角,本想着等他们走到地头来,找他们问一问。谁知听到我们的议论,不等我们询问,两人便热情地告诉我们,这也是一种蔬菜,叫“蛇瓜”。
这么一说,我们恍然大悟,这种“瓜”,还真像蛇呢!我们心里都有疑问,为什么这种蔬菜这之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更不要说见过了。这么多年,在超市、集市上从来没有看见过它的身影,直到今天在此邂逅。
我对蛇瓜充满了兴趣,回家后又上网搜索,百度解答了我的疑问。
蛇瓜是葫芦科栝楼属一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别名蛇豆、蛇丝瓜、大豆角等。果实长条形,扭曲如蛇,表皮翠绿或带白色条纹。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西非、美洲热带和加勒比海等地区。我国只有零星栽培,山东省青岛地区栽培较多。
蛇瓜清热解毒,营养丰富,能有效缓解暑热,降血压。还富含钾元素,能有效维护心血管健康。还能美容养颜,滋润皮肤,延缓衰老。嫩果实、嫩叶和嫩茎均可食用,炒食、作汤,别具风味。还可用于药用,有清热化痰,润肺滑肠,生津止渴,驱虫通便的作用。
蛇瓜营养这么丰富,为什么不像黄瓜、南瓜、冬瓜那样常见呢?我再一次向网络求救,根据网络上的回答,总结出以下几条。
一、口感和饮食习惯差异
蛇瓜的肉质较松软,味道清淡,有轻微臭味,这种特殊气味,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相比常见的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其风味不够突出,不符合多数人的日常饮食偏好,市场需求相对有限,农户种植积极性自然不高,种植蛇瓜的人也就相对较少。
二、外观和食用场景受限
蛇瓜果实细长,可达1-2米,并且经常扭曲,形态特殊,像“蛇”一样,可能让部分消费者产生心理距离。此外,其烹饪方式相对单一,多为炒食、做汤,缺乏多样化的食用场景,进一步限制了市场接受度。
三、种植和管理成本较高
蛇瓜是攀援藤本植物,生长需搭架支撑,且分枝能力强,需要较多人工进行整枝、引蔓,管理起来比普通瓜类更繁琐。同时,它喜高温强光,在气候凉爽的地区需额外调控环境,种植成本增加。小农户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管理简单、效益稳定的作物。
四、市场流通和认知度低
蛇瓜并非主流蔬菜,市场上的流通量少,消费者对其了解不多,甚至很多人从未见过或吃过,导致销路较窄。农户担心种植后难以销售,收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更愿意选择黄瓜、番茄等大众熟知的品种。
五、产量和经济效益不稳定
虽然蛇瓜产量不低,但因为市场需求有限,收购价通常不高,且保鲜期较短,运输和储存难度较大,综合经济效益可能不如常见蔬菜。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风险低、收益明确的作物。
由此可知,蛇瓜因自身特性、市场需求和种植效益等因素,种植规模相对较小,更多作为特色蔬菜或观赏植物零星栽培。所以不被大众所知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是第一次见到蛇瓜,因为它特别的形态,让我们只顾关注它的果实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埋怨自己,我那么爱花的一个人,怎么没有注意蛇瓜的花呢?问先生和妹妹,他们也说没注意,回忆起来也压根没有看到蛇瓜的花。
原来,蛇瓜的花,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开放,并且开放的时间较短 ,难怪我们没有看到蛇瓜花。从网络提供的图片上看,白色的蛇瓜花梦幻一般美丽,洁白的五个花瓣,花瓣的末端丝丝缕缕,缠绕在一起。总的来说,蛇瓜这种植物,还真的挺特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