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工作中,你跟老板跟同事跟下属需要沟通,你和客户需要沟通;在生活中,你和父母需要沟通,和伴侣需要沟通,和孩子需要沟通,和朋友需要沟通。所有的夫妻问题,婆媳问题,母子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畅通而导致的。沟通可以解决世界上80%的问题。
沟通沟通,其实就是通沟的过程,只有把这个沟给通了,水才能顺利的从这沟里通过。 沟通,我们通常用到我们的五官,即: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触觉。任何的沟通都需要用到我们这五种功能才能使沟通达成,这五种功能就是我们的“武功”,如果要把沟通练到位,就得把我们的“武功”练到位。
沟通的过程包含四个因素:输出者、信息、渠道、接收者。需要通过输出者进行编辑信息(即编码),再通过传输,通过解码,最终到达接收者的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输出者是否输出好的内容跟他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相关,同时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也受到噪音的影响。接收者是否接收到输出者的的真实意思也会受他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当然很多输出者在编码的时候会加密。特别是中国人,表达的意思往往隐含在里面,正话反说,话中有话。就如那个笑话: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如下: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结果: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许很快就清楚了这个意思,但是作为老外的他们没有在中国的文化背景是很难理解的。
那么 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
01
了解沟通的递减规律
沟通有一个基本的递减规规律:100%-80%-60%-40%- 20%.一个输出者避免了所有的外界障碍,克服了自身所有劣势,他表达了自己所有内心所表达的100%;然而听到的忍只有80%;听到又听进去的人就剩60%;听进去了又听懂了的就剩40%;最终真正执行的时候就生20%.这还得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错不脱节的情况下。如果每个环节都没法那么完美,那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了解了沟通的递减规律性,我们就要做到尽量减少个环节出错率,以免达到最好的效果。
02
沟通之前提前了解接收者的情况,提前对其有个意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跟任何人沟通的之前都应先了解对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余莹在访问尼克·胡哲初次见面的时候,见到他的时候,他说,“我有点累。”余莹说,你累什么累啊,我从中国飞到这里,经转各个地方到达这里采访你,我比你更累。随即他大笑起来,“你太酷了,我喜欢你!”于是他们开始了顺利的访谈。首先,余莹没有把他当残疾人看待;其次,她没有把他当名人看待。她的开场白更像和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打招呼,所以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03
沟通掌握好温度
烹饪要掌握火候才能煮出最美的食物。那么说话也一样,要掌握温度,让听的人听起来舒服。因此遇到不同的事情要以不同的温度对待:伤害人的事,不能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
说话最主要是说给听的人,而不是趁自己的一时口舌之快!就像倪萍姐姐《姥姥语录》的姥姥,她在这一点就做得相当好,值得每一个人借鉴。倪萍姐姐阐述了一个故事: “一年姥姥过生日,她的娘家来了些远房亲戚。临走,我妈收拾了一大堆家里用不着的电熨斗、电饭锅、榨汁机、吹风机、电暖瓶什么的叫他们带上,有的连包装都没打开。没有吃的,要个榨汁机弄么?摆设呀?再说这么些个人赶火车,滴里嘟噜地拿这么些破烂,那还能挤上去?”姥姥这一说,大家都挺尴尬的。紧接着,姥姥又加上一句:“有那个心,赶不上(不如)给个信封。”我赶紧打圆场:“对对,姥姥说得对,拿信封去。”信封里每家装上五千块,我交给我妈,我妈再交给姥姥,中国人的礼数真多呀。姥姥没接:“你大姑(我妈)嫌乎少,叫我给。不少,多少是多?多少是少?拿着吧,就是个心意!”姥姥看着各家都把信封拿到手了,又指着摆在地上的这一大堆“破烂儿”说:“这是你大姑的一片心意,费点事儿,都拿着吧,省得你大姑不高兴。”大家高高兴兴地按姥姥的指示办,皆大欢喜。姥姥从来都是这样,里子面子都让你舒舒服服的。”
沟通最主要就是要让对方开心了,舒服了。那么就达成了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