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6:30到学校,7:00回家。今早,下了三天的小雨依然夹带着冷风滴滴答答,像立冬的号角。回来走到小区院里,电话突然响了,早上我的电话一般没有响过。惊诧之后便是婆婆温和的关切:“明天你回郑州吗?我买了点肉,想给你们炸点肉丸子?我刚问孩子了,他说你给他包的有饺子,在冰箱里冻着,这周他不想回来,你要是去了,给他捎去点吧?”
“我们这个周日上课,周六儿子还上班,我就不准备回去了。你只管炸吧。”我把语速放的很慢很慢。
“再给你炸点素丸子吧?你不是爱吃素的?等到啥时候孩子想吃了,我再给他炸。”婆婆周日晚上才让我们提回来一兜素丸子,估计我快吃完了。
“好,好,好……”我连声答应。
挂了电话,我已走到楼栋口。是今早穿了棉袄还是接了个电话,突然觉得浑身热乎乎的,顺便拉开了拉链。
原来今天是十月一,风俗是“十月一儿,油唧唧儿”。
从去年12月1号开始胃不舒服,几乎一年了都没有吃过肉丸子,最近才会吃点素丸子。一听到“肉丸子”这三个字,舌尖上的味蕾便开始蠢蠢欲动,对婆婆炸的肉丸子的欲望,像春天的小草,长了一茬又一茬。
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婆婆炸肉丸子的全过程。不是炸好了送过来就是我们去拿,要么就是只看见丸子下锅,看婆婆熟练的手法和丸子大小均匀的模样,至于怎么腌肉怎么调糊,面和芡的比例是多少,都长些什么佐料,我只知道个大概。每次看婆婆下一锅肉丸子,或坐或站在灶前,小心的翻着丸子,金黄的肉丸子在油锅里呲呲噼噼,淡淡的油烟中缥缈着肉丸子的香味,总能听到婆婆问我“咸甜怎么样?硬不硬?”我一边吧咂着嘴,一边“好吃,好吃。”接着就是婆婆公公他们探讨“是面多点软还是芡多点软,是这次炸的成功还是上次炸的满意”等等话题,抬望眼,老人炸丸子的热情和看着我们贪吃的欣慰写满了每一道深深的皱纹。
婆婆炸的素丸子,也与众不同。外焦里嫩,又软又香,就光看颜色都很诱人。我也从没有看过她调配时面与菜的比例,下锅时火候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只知道和许多人炸出的味道不一样。尤其是刚出锅趁热吃,不是饭店里的那种有点酸还有点粘也不是所谓的满大街挂的“老城丸子”那种有点硬硬的。婆婆炸的素丸子,小巧的可爱,焦酥的可口,金黄的可心,味道的可嘉,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素丸子。
逢年过节,婆婆虽然做不出什么特色菜,这一拿手的绝活却常常让我们惦念和回味,普普通通的家常丸子凝聚着老人殷殷的嘱托和对我们浓浓的期盼。这些年,这些丸子,这些牵挂,足以让我们用一生的勤勉和感恩去回报。
周末,一有时间我们就会回老家转转,到那片齐整的菜园里,到那个温馨的小院里,吹吹风,看看菜,摘摘果子,和老人唠唠嗑……这些年,几乎没买过什么菜,却吃着新鲜的时令蔬菜,好多时候,还都是老人直接给我们送过来。
每每想起这些,想起老人对我们的付出,内心那块最柔软的地方就会泛起层层涟漪……
勤劳,简朴,务实,乐观,是留给我们一生的财富……
今天是立冬的第二天,雨后的清新和着明媚的阳光,仿佛满眼是初春的新绿,一大片,一大片,温暖怡人。
在这个被年轻人忘掉的日子里,吃着满蘸着希望和关爱的肉丸子,素丸子,一口口,一个个,嚼出的却是平淡日子里的满足和感动,平凡亲情里的感恩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