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教给我的那些事
“姥爷,什么叫日更?”
“日更啊,就是每天写一段文字在简书上发表。”
“什么是简书?”
“简书是一个写作平台。”
“什么是写作平台?”
“一边去,别影响姥爷写文章。”
正在准备日更文章的我又被外孙女粘上了。习惯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她,一问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不敢发火。暂停写作,一五一十地讲清楚日更的来龙去脉。
“有稿费吗?”
“没有。”
“哪——有啥好处?”
外孙女今年九岁,上小学四年级,已经知道付出应该有回报了。
当时我刚刚日更一个多月,发表文章四十多篇,总资产还没有上千。但这并不重要。我告诉外孙女,无论干什么事,成功的关键是不要轻易放弃,是持之以恒。我还告诉她,无论干什么,跳舞也好,画画也好,唱歌弹琴写作也好,道理都一样,一旦确定适合自己,一旦下定决心学习,就不能半途而废。就说写作吧,写一天就会有一点进步,写一天就多了一天的积累。过几年——也许用不了几年,回头一看,你就会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吃惊。“你看姥爷,每天发布一篇文章,这才一个多月,日积月累,你自己看看,多少字了?”
“个,十,百,千,万——哇,十多万多字耶!姥爷你真了不起!”
我刮了刮小家伙的鼻子,说:“只要天天写,你也能做到的。”
我是外孙女的作文辅导老师,经常跟她一起背诗,一起修改作文。曾经要求她写日记,开始还兴致勃勃,弄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拉开架势,生怕爸爸妈妈不知道她决定写日记了。没过几天,日记变成了周记,周记又变成了月记,月记变成了不记。
经过一番日更的对话,我发现小家伙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码着字,右边,肩膀上伸出个小脑袋来:“姥爷,蔡应律是谁?”吓一大跳,赶紧看有没有儿童不宜。还好,正在修改的是《春心且共花争发——蔡应律笔下的春天》。把孩子揽到怀里,说:“蔡应律是姥爷的朋友,你应该叫蔡爷爷。蔡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很厉害哦。”
“比姥爷厉害吗?”显然,在小家伙心目中,姥爷也不是一般的厉害。
“比姥爷厉害多了。你来看,蔡爷爷怎么写春天。”
索性给孩子讲起春天来。
又有一天,正在修改《偷时间》,身后有人吃吃地笑开了。外孙女看到以下文字,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偷时间的办法还很多。单位上开会,领导做重要讲话时动辄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不把会议拖到吃饭不会住口。会议时间很长,此时不偷,更待何时。你可以假装做笔记,默写成语:一字千金,一鼓作气,一帆风顺,一日三秋,一泻千里,一穷二白,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一不做、二不休等等等等。
笑够了,小家伙洋洋得意地说,除了姥爷写的那些,她还知道一马平川,一团和气和一箭双雕,并且要我加上去。
今天是我日更的109天,发表文章124篇,共25万字,累计上榜17次,总资产已经“高达”12671,于是好一阵摇头晃脑、沾沾自喜。
老伴在整理外孙女的书桌,忽然“咦”了一声,然后叫道:“快来看,嘟嘟写了这么多日记!”
接过日记本一看,可不是咋的。日记有长有短,每篇都不少于100字,注意看日期,居然做到了每天坚持。
每篇日记的最后,有一行相同的字:
日更第68天。跟姥爷一起,决不放弃!
日更?跟姥爷一起?——呵呵!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这,才是日更的意义啊!
2022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