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和森林都可以给你收获
――《你的灯亮着吗 》书评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把我看得云里雾里的。书里面有很多小故事,这让我想起我曾经看过的小故事、大智慧的系列丛书,如:《虚掩的门》、《上帝的锁》、《鞋里的沙》。
可又有一些不一样,这些小故事并不像后者那样直观易懂。而且很多故事看起来特别无趣,甚至有些煎熬。看到后来,我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你的灯亮着吗》,因为这正是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这本书总会写道一句话:问题究竟是什么?
这正是作者要传达给我们的一个信息。弄清问题,往往比解决方案更重要。
比如两个人争吵,争吵的原因往往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情绪。
比如,领导没给你的建议报告签字而反复的让你修改修改,往往并不是你的报告真的需要修改,而是想让问题就此打住。
弄清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像路的方向要对,才能走到家;就像我们参加考试答题,只有审清题目,才能更准确的完成答题。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观点。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只是看到问题就去解决,并不深入研究,舍本逐末,不抓主要矛盾,只是一味的盲目的解决问题,而解决完问题之后反而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很多时候,每一个解决方案往往就是下一个问题的来源。就像我们设计产品的时候,每增加一个新的零件,每设计一个新的结构,都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简单来讲,零件越多,公差累积就越多,尺寸就越不好控制,成品尺寸合格的概率就会变小。所以,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这多像《极简主义》里所阐述的越忙碌就会越忙碌。
在日内瓦湖上的山脉中,建成了一条很长的汽车隧道。在投入使用之前,总工程师想起来,她忘了警告汽车司机在进入隧道之前把车灯打开。于是人们做了一个标牌,上面写着:警告:前有隧道请打开车头灯。
他们把标牌挂在隧道入口处,然后隧道如期通车了。既然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都觉得很轻松。然而,一段时间以后,很多车的电池都没有电了,因为司机们忘记了关灯。
于是工程师选了一个方案,在出口处写道:
如果这是白天,并且如果您的车灯开着,那么熄灭车灯;
如果天色已晚,并且如果您的车灯没开,那么打开车灯;
如果这是白天,并且如果您的车灯没开,那么就别打开;
如果天色已晚,并且如果您的车灯开着,那么就别关它。
等人们读完这个标牌,汽车早已经飞过围栏,并且咕噜咕噜地沉到湖底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法,难道说,还应该说说葬礼该怎么样?
必定有更好的方法!
事实上总工程师并没有把问题复杂化,她用了一种方法,“把问题当作他们的问题”――工程师只是起了一点辅助作用。
她假设司机们非常愿意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许需要一点儿提醒。她还假设司机们――如果他们通过了驾驶执照的考试――不可能是那种彻头彻尾的傻瓜。
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在隧道尽头加一块标牌,写上:
您的灯亮着么?
这个标牌使问题消失了,而且因为这条信息足够短,所以在标牌上可以用很多种语言把它表示出来。工程师会永远记住她在这次工作中学到的一课:
如果人们的灯真的亮着,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比你那些复杂的解决方法都更有效。
初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感觉这简直是一个史上最无聊的故事。而且,这观点简直不可理喻。出隧道不关灯,司机注意点不就行了吗?跟设计师有什么关系?后来,再一想,写畅销书的人,总不至于是傻子吧,里面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我想到了,宾馆的浴室里总会贴有注意防滑的警示语。虽然大多是防滑地面,但仍不可完全避免滑到,标语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事实上,英美很多这种在我们看来很可笑的提醒确实减少了很多事故的发生。
考虑到所有会出现的问题,然后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思维模式。
不要怕复杂,复杂的开始往往会让结果变得简单。我想起了我们的日常工作,如果我们事先全面的考虑到所有会出现的问题,那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更实用、更可靠。这又让我想起了《极简主义》所说的做好规划,才能少走弯路,问题自然会变得相对简单。
如果只见树木,这本书里的小故事也能让你有所收获。如果能见到整片森林,那么你一定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