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让人思想深刻、头脑清醒,但是生活当中人们总会因为各种“认知偏见”或“思维习惯”,导致批判性思维较难实现。仅以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寻找“古典四大名著”里的“批判性思维”障碍物。
一、《草船借箭》
原文: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思考:周瑜因嫉妒诸葛亮,所以设下“十天造箭”的诡计,但是诸葛亮“将计就计”,采用“草船借箭”的方式击败周瑜的诡计。
周瑜为何会输?除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外,可能也与他的“可得性启发”有关。
可得性启发:人们根据某种信息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来进行判断方法。那些很容易就能回忆起来的信息被认为比那些不太容易回忆起来的信息更平常,这种认知策略就是可得性启发,又称获得性启发。
在世人心中,要得到箭就必须造箭。十天十万枝箭已是明显的“坑”,但是诸葛亮还可以压缩成三天。他有这边的自信,除了“知天文”、 “晓地理”、 “明人心”之外,可能拥有更多的是“新思维”。打破常规,不局限在可得性启发中,用创新思维获得胜利。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小米的饥饿营销一改以往的销售模式,将品牌建立起。360的免费杀毒最后变成浏览器赢家。苹果战胜诺基亚等等。“不破不立”,要是陷入“可得性启发”中,人永远是无法走出自己狭隘的天地的。
二、《红楼春趣》
原文: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思考:放风筝怎会和“放晦气”挂钩?其实也是人们思维模式中的“一厢情愿”在作祟。
“一厢情愿”: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当一个人特别喜欢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对那些已经证明是真的概念或事实退避时,他就已经钟情于“似是而非”了。这样下去,事实就要顺应我们的看法,而不是将我们的看法去与事实相印证。
原文: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见礼;归了坐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只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象是远别重逢的一般。”贾母笑道:“好!好!这么更相和睦了。”
思考:宝黛初见中的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以及从宝玉视角写出的林黛玉病态娇柔之美,正好印证了“晕轮效应”。黛玉的语言偶尔尖酸刻薄,爱使性子等等缺点,在宝玉眼中都不是问题。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会决定我们怎样去接受和评价他的观点。如果有一个人在生活的某个方面有一技之长,我们就会在大脑里给他“涂上一层光环”,以为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肯定也有过人之处。这样一来,我们就特别容易接受他的观点。
宝黛之间的爱情和“晕轮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三、《武松打虎》
原文:
1.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
2.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来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3. 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拖着哨棒走上冈来。
思考:明明“三碗不过岗”,为何武松还要痛饮十余碗?明明景阳冈有猛虎,武松仍然一意孤行?抛开武松得艺高人胆大之外,探究其思维习惯,大概与“信念固着”有关。
信念固着就会导致弱势批判思维。我们与所有人谈话时都会背负大量的包袱。我们已经拥有无数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