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自己从事教育的标杆,并一直坚守着从教的初心,全心全意为教育。而我,曾经在一次读书分享中好不忌讳的说李镇西是我的信仰——从读李老师第一本书《做最好的教师》,到后来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爱心与教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等等,从在新网师选李老师的第一门课《民主与教育》到现在的《教育与写作》,对李老师的敬仰不是毫无理由的。李老师对学生爱的真切,对教学探究之深刻,对教育之执着,都是我努力的方向和践行的动力。尽管我知道自己没有李老师那样纯真的教育情怀,也不可能触及李老师至高的教育视角,我却可以像李老师一样,体会教育教学独特的美。
也许对李老师的有着崇敬和膜拜的情怀,今天李老师两个小时的讲座,我竟然没有半秒钟的分心,全心关注于李老师的讲授,很多触动心灵深处的观点,让我时而惊喜,时而感动,时而惊叹,足足两个小时,会场上的李老师风趣幽默、又不乏激情地叙述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对中国教育的殷切希望。也许大家猜不到李老师因为工作冲突,是在没有吃早饭的状态下进行的,不在现场的人无法感受李老师那种认真负责的人格魅力。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李老师说教育是感染、是示范!教育的价值应该是人的价值!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做“目中有人”的教学,摒弃“分数至上”的教学。李老师以极具感染力的“穿衣”、“吃盐”的例子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应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却因“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字面意思而陷入理解误区,觉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其实不然,应试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具备最起码的应试能力。此外,我们对应试教育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应试教育的错误不在有“应试”内容,而在于只追求应试,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不教什么。以“人”为核心的教育,丰富的内涵若只剩下刷题的时候,于是,“人”被蜕变成了“物”——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名利的工具等。李老师通过引用陶行知的“真教育”观点,告诉我们如何做真教育,做目中有人的教育。
什么是好课?如何上一节好课?李老师说好课应该是尊重儿童的情趣,应该让学生学习有意思(情趣、浪漫、好玩儿、身心愉悦、诗情画意......)有意义即有价值,上好一节课需要有儿童的视角。课堂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心灵,从儿童的提问开始。
接下来李老师根据三节具体的课例《我的老师》、《孔乙己》、《给女儿的信》讲述了他自己对课堂设计的成长轨迹。从刚开始出彩的“假课”(尽管是假课,却也有李老师的教学智慧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执教《给女儿的信》的时候,李老师提前给学生一些思考:你喜欢哪一部分?哪一部分有问题?你希望老师如何讲?通过搜集学生的回复,李老师设计了一节真正的好课——自由开放、畅所欲言、师生对话、互动分享、讨论争辩,众说纷纭。课堂应该了解到学生的需要,并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关系?课堂上应该是民主的师生关系。好课的核心是师生共同成长,应该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情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平等(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互助(一节好课应该是师生共长,互助式的)。
李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给教过的每一届学生的写的信件草稿,真的难以想象李老师怎么完成如此浩大的工作!看到历届学生在跟着李老师上课的情景,看着李老师展示的一件件学生作品,一幕幕触动心灵,在愧叹不如的同时,心里也有一种坚定的声音:我也要做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教育,不做形而上学的假民主,心中装有大写人的教育!
做教育要真爱,真爱教育就要真心付出。李老师说他45岁前没有获得过任何政府机关的荣誉证书,还因为自己“私自”带学生野营被罚款60多元钱,但是他义无反顾,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心,直到他12本著作出版的时候,他没有证件却评上特级教师。这就是他以往坚持的最好证明。
全中国只有一个李镇西,就像世界上只有一个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我们不能抵达他们的高度,却可以重复他们的脚步。怀着对教育的初爱,砥砺前行!
听李镇西老师谈教育,学李老师做教育,做简单真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