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耙子的分类以及齿数
用途不同,齿数不同。地域不同,习惯用法不同。三、四、五、六都有。还有九齿钉耙呢。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耙。
欋,古代指四齿的耙子。东汉时北海(现山东昌乐)人,刘熙在其《释名·释道》:“衢,齐鲁谓四齿耙爲欋。欋,耙地则有四处,此道似之也。”
又,东汉许慎《说文》认为:“四达谓之衢。”也就是说,衢,形声字。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按照章太炎先生的“音近义通”说认为,“衢”与“欋”,音近而义通,故二者属于同源字。因此,衢的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再解释“ 三衢”一词。此诗中“三衢”指的是三衢山。
据《隋志》记载:“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唐《元和郡志》记载:“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三衢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我们解析“衢”字,并介绍了“三衢”之名的由来,便理解了诗题之义。了解了三衢山的地理知识与文史文化,这更有助于理解诗的大意。
二、以字形分析,理解诗意
宋诗人曾几在《三衢道中》曾这样赞叹三衢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植物文化:东汉末年,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气太热,无处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即对众将士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听说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也由此,“吴人谓梅子为曹公”,“望梅止渴”之成语亦由是而出。
成语望梅止渴,其实有一定的来源理由,这是因为梅子能够促进我们唾液分泌,而唾液有助于增进我们的食欲而且食用梅子有助于唾液腺激素的分泌,能够能促进细胞代谢以防止细胞老化,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梅子什么时候成熟:
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时间的阴沉多雨天气。时值江南梅子成熟,故称“梅雨”或“黄梅雨”。
同学们可以把梅子的成熟日期与我们北方的杏子成熟时间作类比。杏子颜色变黄,说明它已经成熟了。“梅子黄”,就是梅子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