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写成个人字,一笔书写前半生,一笔书写后半生。
前半生忙着播种、生根、发芽,才能让后半生收获、沉淀、贮藏。
当一个人经历过许多事,看过了人间沧桑,就会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最通透的活法,是少虑、少欲、少言。
只有让自己内心笃定,少些忧虑,才能活得通透睿智,才能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01 少虑
很喜欢汪曾祺写的一段话:
“不纠结、少俗虑,随遇而安,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
有很多人都会对生活产生悲观的情绪,让心灵中有限的空间被忧虑和焦虑占据。
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人,每次出门都要想好要用什么出行方式,感觉开车太费油,骑电动车太不安全,坐公交车太麻烦,走路太累。
当有好朋友在周末邀请他去郊外游玩时,他也想会不会太享受了?还有一点工作没有做完,是不是应该用周末的时间去完成?
这样想得太多的结果是,玩也没玩好,把自己弄得特别累,最后仍然没有将最基本的工作做好。
有句话说得好: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人活着总是想得太多,忧患过多的话,很难将事情做好,更难掌控人生。
有时候心境会决定人生,假如思虑过多,就容易杯弓蛇影,因噎废食,造成严重的精神负担,把简单的生活搞得过于复杂。
人啊,不能活得太拧巴,要少思少虑,活好当下,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就做什么事,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才能让人生的道路平坦许多。
02 少欲
《道德经》中有云:
“贵无不贵有。”
简单来讲,追求色声物欲的满足容易让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扭曲,所以贵无不贵有。
花花世界使人眼盲,看不清真实事物;嘈杂的声音使人耳聋,听不到美妙音乐;饕餮大餐虽然味美,却会使人味觉失灵;那些精美的奇珍异宝,会让人玩物丧志。
春秋时期,蔡昭侯为了拉拢楚国,去拜见楚昭王时,随身带了两件非常珍贵的裘皮大衣,一件献给了楚昭王,一件穿在自己身上。
楚国的丞相子常,看上了蔡昭侯身上的这件裘皮大衣,几次向蔡昭侯暗示,蔡昭侯都没有明白意思。
子常暗地里非常恼火,跑去楚昭王面前说蔡昭侯的坏话,楚昭王就将蔡昭侯扣在了楚国三年。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蔡昭侯明白了自己被软禁的原因,居然是因为自己没有把裘皮大衣孝敬给子常。
于是,蔡昭侯赶紧就把裘皮大衣给子常送了过去,子常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就在楚昭王面前为蔡昭侯说了几句好话,而后蔡昭侯才返回蔡国。
为了点身外之物,却受到了三年的折磨,这是何苦啊?
人肯定不可能一点欲望都没有,但要摆正欲望,合理利用欲望,那叫有上进心,让过多的欲望侵蚀内心,那就会让自己陷落在欲望的深渊中无法自拔。
03 少言
有句话说得好:
“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不辩;三观不合,浪费口舌。”
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少言,是当今社会稀缺的一种能力。
不说,是为人处世最大的智慧。
聪明的人明白了,有一种高情商叫看破不说破,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不断地跟人讲道理,就算自己是对的,也不需要非得证明别人是错的。
《墨子》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子禽向墨子请教:“多言有益乎?”
墨子回答说:“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大致意思是说,蛤蟆、青蛙的叫声日夜不休,可是并没有人愿意听,而鸡只在黎明啼叫,却能让天下为之振动。
很多时候,说多少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的话是否有价值,是否能给别人带来启发或者是安慰。
苦而不言,喜而不语,是人生至高的境界,是做人最大的智慧。
因为立场不同,所以保持沉默,因为亲疏有别,所以从不向别人诉说痛苦。
假如不假思索地将自己的欢喜和忧伤昭告天下,难免显得有些沉不住气,总叫人感觉有些天真和幼稚。
做人,如果能少虑,少欲,少言,那他一定能在高峰时不张扬,低谷时不惆怅,积蓄力量,砥砺前行,进退有度,静品人生。
如此,就能活得特别通透,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