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汉尼拔看的太上头,关注点也逐渐从对“暴力美学”的欣赏到对拔叔和茶杯之间看似畸形但尤为正常的知己情的欣赏。这种对“异化”的正常进行观察和欣赏,正是我这半年来最爱干的事。最近到了全剧转折点:红龙出现。看到拔叔自投罗网的那一幕,实在再也绷不住想写点什么了。
先说影版两版角色的对比。开始先接触的电影版汉尼拔,原因是被抖音安利了安东尼老爷子凭借几分钟的汉尼拔越狱剧情拿下64届奥斯卡小金人的故事,当场再次感受到摩羯座之间的差距且由衷敬佩万千。
所以在钦佩和好奇的推动下,某天在跑步机上看完了这部电影。随后就入坑一发不可收拾。老爷子把Dr. Lecter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集邪魅、优雅、沉着、专业和有着强烈契约精神的恶魔。一个一眼就看出其“恶魔”属性的恶魔。
而麦叔,说实话,第一眼看到海报的时候由于其过于普通的造型而导致我对这个剧压根没抱什么希望,更没想过某天会将其和安东尼老爷子的汉尼拔做对比。那会觉得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但通常经验来看,一般有这种“过度性行为”出现时,紧随其后的往往都是大型“真香”现场:麦叔汉尼拔最大的魅力在于:这是一个“普通的”恶魔。关于这点,可能是麦叔参考了老爷子在美剧开拍前的建议:不要将汉尼拔演成一个恶魔。实话实说,我刚开始看到这个建议时内心真实想法是:老爷子你也真是够了……你不想想你塑造的那个角色一般人模仿都基本不可能,还建议人家反其道而行之,简直在给人家挖坑。但后来,不得不说:我是真的肤浅了……
就三季整体效果来看,麦叔显然将老爷子的建议践行的相当到位。而且为其加了个妙不可言的特点:普通。这里的普通有三层意思:第一,恶魔藏在一个看起来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人的皮囊下。第一眼看上去,你只是觉得这是个在急诊科出了医疗事故,逃不过职业道德谴责从而转行从事心理治疗的大夫而已。“人类高质量男性”的特征压根不会让你联想到:对方曾经去过地狱。
第二,即使是个恶魔,他也有和普通人无二的孤独、脆弱、渴望被看到,所以才会对茶杯一直傲娇操作并基本全程求助心理医生。第三,若普通人也走过和他同样的地狱,或许也会和他一样,毕竟茶杯和女心理医生在没有去过相同地狱的前提下,对于他的操作同样保持理解并选择不袖手旁观(间接参与)。也就是说,拔叔的异常,只是哪些没去过地狱人眼中的异常而已。共情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综上,这一切使得汉尼拔不再是一个小说中的“完美形象”,反而更加有血有肉,为我们熟知,拉近了影视作品和现实的距离。
其次,从印象最深的剧情来看。基于双关语来分析角色的弦外之音和心理刻画是我个人觉得整个系列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在观影时最常做和最享受的一个内容。电影中的汉尼拔,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史黛琳将两人铐起来的时候,拔叔说的那句:这次绝对会很疼。
这句话除了字面意思外,我体会到的还有内在情感上的:这次真的会很疼。几经波折后的拔叔对于要史黛琳最终还是要把自己交给FBI是矛盾的:钦佩女主坚守底线,符合自己对契约精神的追求;但最终这个行为是出卖了自己,尤其是要以自己最看重的自由为代价。
全片从诸多细节可以看出,拔叔对自由的追求极高。比如《沉默的羔羊》片名:羔羊是沉默的,即使是被赋予了自由的权利(女主打开门让它们跑,却无动于衷),却依旧等待着被屠杀。这点某种程度和人类没什么区别。“万物之灵长”的定位,在此时更是成了一种极大的讽刺,再加之特有的且本应为善而存在的“道德”被各种被当成间接行凶的盾牌,想想也就不疑惑为啥拔叔吃人吃得无动于衷了。可就算知道会以此为代价,拔叔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女主自己要与她见面,并最终实践。出于猎奇心想看事件走向?或许有。但谁知道这猎奇心的帷幕下藏了多少情爱。以自己的终极追求为代价换来的背叛,却又因符合身份,真正守护了人类特有的“道德”。这种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和《汉尼拔》片尾最后拔叔在飞机上超脱、平和地吃着人类大脑的场景结合,真的是艺术到了极致。
美剧汉尼拔印象最深的场景分别是(1)在佛洛伦萨和茶杯从梅森手里跑了之后拔叔看望茶杯时的互动,和(2)拔叔面对FBI自投罗网。印象最深的台词是被FBI抓的时候,面对杰克的那句:我没有抓到你,是你自首的。拔叔的回答:我想让你知道我在哪儿,在哪儿能找到我。
先说第一个场景:拔叔和茶杯最后的互动。一个人因厌恶的事物沦为了恶魔,最终却又因渴望厌恶之物背后的东西而选择拥有人的情感,这是个怎样的恶魔?可悲?还是其他?当拔叔最后跟茶杯说出:你的记忆宫殿正在修造,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有不少的跟我的一样。我看到的是一个恶魔暴露了他隐藏多年的孤独和对被理解的渴望。他貌似没有看对方是不是和自己一样的物种,只是看到了一个久违的救命稻草,各种想抓住而已。但是他的意识貌似低估了自己潜意识中对这种需求的渴望。傲娇仿佛一直都是高智商群体普遍且独有的特征,无论你是人还是恶魔。可这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或许脆弱到连他们自己都不愿承认。纵观整段对话,茶杯拒绝了拔叔不止一次,可拔叔还是一步一步地向对方传达自己渴望做朋友的信息。对话最后在茶杯的一句“再见,汉尼拔”中结束。全程麦叔在细节上的表现真是把人物刻画到了心里:犹豫、不甘、失落、愤怒和无可奈何,短短几秒在汉尼拔的眼中闪过。讲真,这一刻我是彻底理解为啥麦叔被丹麦人民视为影视界国宝了。最后脆弱但骄傲地转身离去,走到门口手触碰门把的那一刻,拔叔还是转过身犹豫了,但随后还是选择无言离去。几秒钟的这个细节直接让我破防了,这是什么神仙级别的细腻表演,一下把前文眼神中的情感升华表达到了极致。这一刻,汉尼拔不再是恶魔,而是一个因为心理创伤而选择孤独了N多年的普通人类,和他吃的那些人一样,只是普通人而已。
第二个场景:拔叔自投罗网。茶杯面对FBI,已经说汉尼拔跑了,然后拔叔突然出现:杰克,我在这里。至此,美剧情景和电影大相径庭,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更是对此一万个不解:这是个啥操作。
后面就是前文提到的杰克和拔叔的对话。拔叔的话是说给茶杯听的,除了字面意思,二刷我又看到了另一个东西:一个孤独多年的灵魂在被拒绝后,依然选择这样的方式,一种代价最大的方式,放弃自由,且是自己主动放弃。让自己视为“同类人”(都不知道能不能以朋友来定义)的那个人未来有需要的时候能找到自己。单纯帮忙?出于猎奇?可能只是想享受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觉得不孤单,让“我”觉得,虽然我去地狱走了一圈,遍体鳞伤,但自己也依旧是个在人世间有能理解自己的普通人而已。
最后致敬两位老艺术家。艺术无国界在两位老前辈酣畅淋漓的表演下被传递地淋漓尽致。以关键词总结下这几部作品作为结尾:《沉默的羔羊》关键词:转变;《汉尼拔》关键词:自由与实践;美剧《汉尼拔》关键词:孤独与爱。愿我和我爱的人在都能在独身时洒脱坚定地追逐并守护属于自己的、崇高无上的“自由”。而在面对真爱时,亦可勇敢温柔地为爱转换自己最珍贵的财富:将一个人的自由,转变为二人共同的自由;将一个人看到的世界,转变为二人共同的世界。将我和你,深入灵魂地,活成:我们。
P.S:感谢A-P与我分享今天的这个小随笔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使得整体更好。日后有机会还一起分享观影体验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