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了北京的一座古朴院落里。这里,是聂荣臻元帅的居所,一位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笔触的元帅,此时正眉头紧锁,显得有些不悦。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不寻常的秘书。
王震,这位在抗战时期以开发南泥湾而闻名,后来成为农垦部部长,七十年代又晋升为国务院副总理的开国上将,最近身边多了一位特别的秘书。这位秘书,不仅谈吐不凡,气质出众,而且学历惊人——他是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的研究生。
在那个年代,高等教育人才稀缺,尤其是核物理这样的尖端科技领域。聂荣臻,作为长期担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元帅,深知这一点。他亲自抓科研工作近二十年,深知每一个专业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
这天,聂荣臻偶遇王震,发现他身边的这位秘书,便随口问了几句。得知其学历后,聂荣臻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你这是胡闹!”聂荣臻板着脸,对王震说道,“找个秘书,怎么还用起研究生了?纯属浪费人才!”
王震一听,连忙点头,不敢反驳。他知道聂帅的性格,也知道他对人才的重视。
“秘书岗位,工作细心、负责,品质可靠就行了。”聂荣臻接着说,“没有必要找特别高学历的人才,应该放到国家更需要的岗位上。”
王震听了,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也知道聂帅说得有理。这位秘书,名叫伍绍祖,不仅学历高,而且综合素质极为优秀。他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六十年代还担任过全国学联主席。这样的人才,放在秘书岗位上,确实有些屈才。
但聂荣臻的话,王震不能不听。于是,他“识趣”地忍痛割爱,把伍绍祖送回了科研领域。
伍绍祖离开后,王震还特意找到了聂荣臻,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和决心:“聂帅,我知道我错了。以后我一定注意,不再浪费人才。”
聂荣臻听了,微微一笑,说:“王震啊,你我都是老战友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现在国家需要人才,我们得把每一个人才都用在刀刃上。”
王震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谨记聂帅的教诲。
就这样,伍绍祖被送回了科研领域,开始发挥他的专业特长。他在国防科工委历任副科长、副局长、副主任,直到成为国防科工委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在军工科技领域的贡献非常显著。
而伍绍祖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科研领域。1988年,他调任国家体委主任、体育总局局长。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在世界体坛的地位大幅度提升。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广为人知。
值得一提的是,伍绍祖其实是“名门之后”。他的父亲伍云甫,是老一辈革命家,跟随红一方面军走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还担任过中央军委秘书长。建国后伍云甫的最高职务为卫生部副部长,1969年因病辞世。
而今,当我们再次提起这段往事时,不妨多一些思考和感悟。在人才稀缺的年代,每一个专业人才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如何合理使用人才,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是我们永远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和史料书籍:
《聂荣臻元帅传》
《王震回忆录》
《伍绍祖:名门之后,体育科研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