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国乡村杂志+原创首发+散文
葫芦画,黄土地上的芬芬。
文/涵香
修远,一个憨厚的中年男人,和我住在一个村子里,原名王太恩。山东诸城人,诸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烙画葫芦十余年,尤其擅长花鸟、草虫、走兽等题材的烙画作品,手法兼工带写,作品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具有独特强烈的艺术个性。
嫁到婆家24年了,知道葫芦画却是去年的事。真正的高手在民间,的确如此。
知道他擅长葫芦画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冥冥之中,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去年,他的儿子结婚,我去看喜。走进他家的大院子,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各种各样的花,显示着主人热爱生活的情怀。因为他本人干装修,房子自然也有独特的风格,处处透着艺术的气息。
在屋里,闲谈之间,一抬头,突然,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被一件东西吸引:我看到了挂在墙上的一个葫芦,而且是有着美丽图画的葫芦!第一次看到!
我惊喜地问:“这葫芦,谁画的?”
他只是笑着,不语。他的妻子说,“他画的啊。”“啊?真的?我咋不知道?”
“那个屋,很多呢。”他的妻子看出了我的大惊小怪,用手指向西面的房间。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一起去了位于院子西头的葫芦画工作室,一间有情趣的小屋子。墙上,赫然挂着朋友送给他的墨宝“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只见柜子里,桌子上,地上,摆着的满满的都是葫芦。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轻轻地赞叹着,欣赏着一幅幅作品:有字,有画;有人物,有走兽;有古风,有今韵……颇有点目不暇接,匪夷所思:农村的这片天地上,竟然还有这样的艺术作品?
修远告诉我,每幅画都有名字,每幅画都有寓意,也就是葫芦画的灵魂。
松下骑牛的童子,悠闲自在地吹着笛子,跟路人说着师傅采药的故事;喜鹊登枝的鸟儿,轻盈地立在枝头,像是在等待着谁,活灵活现;秋实图里,松鼠松子,福禄多多;两条狗儿互相陪伴,毛茸茸的,黑白相间,柔软的尾巴,侧歪着的小脑袋像极了顽皮的儿童,憨态可掬……
突然,我看到了一幅黛玉葬花的作品,脑中立刻浮现出了《红楼梦》里的那个悲悲戚戚的林黛玉形象,暗暗思忖: 这画,能有啥好的寓意?不知不觉,疑虑脱口而出。
“黛玉葬花,代表着珍惜眼前人嘛!”他微笑着向我解释。
一个葫芦的世界,一个葫芦的王国,一个葫芦艺人的理想乐园。只要置身其中,世俗的一切似乎定格,心,慢慢地静下来,沉浸在这里的一字一画里,陶醉于葫芦画的动人的神韵中。
隔行如隔山。我见过用笔在纸上作画的人,用烙铁画画?可能吗?如何能做到?尤其是葫芦是硬硬的,圆圆的,如何下笔?如何勾勒?简直不可思议啊!
走近葫芦画艺术
认识了他的葫芦画,就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我为之神往的一门手工艺术。
他写了一篇文章《葫芦之道》 ,我读了一下,对葫芦的知识才算有所了解。
葫芦,和“福禄”谐音,象征着“福禄双全”;葫芦籽多,好生长,能蔓延,果实多,于是又被人们寓意为“多子多福”。
中国人喜欢葫芦,现在喜欢玩葫芦的也越来越多,葫芦已成为文玩当中的一个门类,玩法很多:有烙画葫芦、雕刻葫芦、针刺葫芦,还有范制葫芦、鸣虫葫芦、异形葫芦,等等。还有一种“手捻葫芦”,供平时把玩之用。 其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就是烙画葫芦这种艺术形式。
烙画葫芦又称烫画葫芦,葫芦艺术家用烙铁在葫芦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凡中国绘画的题材,都可以烙画葫芦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烙画葫芦讲究把握火候、力度,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再加上葫芦本色就有古画的基调,给人以耳目一新、不媚不俗的感觉,成为一种集拙朴自然和高雅精美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品,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最近,知道他又加入了潍坊工艺美术协会,只有深深地祝福,祝福他走向更远的地方。就如我诗里写的,“心里有诗的日子,必定会有迷人的远方!”
艺术的追求,乐此不疲,永无止境。艺术和现实,可以完美结合;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可以相得益彰。
愿有梦的人,梦想成真;愿有诗的人,永远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