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小程序就是微信小程序。基于微信巨大的用户与流量,小程序还未上线就呈现火爆之势。不过启动之后的两三个月,无论是百度指数还是微信指数,市场表现和用户反馈都相当平淡,甚至出现了“微信被打脸”的声音。
而目前,微信小程序的实际情况与之前又有很大变化。事实上,微信小程序初期的温吞与微信模糊的态度,与第三方企业的观望心理有很大关系;而微信的坚持和企业的尝试慢慢改变了小程序的发展状态。
根据目前的趋势,微信小程序受微信不断开放入口及流量政策影响,市场培育将初见成效。预计今年下半年将迎来爆发。
现实的例子已经证明,“小程序”有助于一些企业和第三方平台获取用户流量。摩拜曾表示,摩拜的微信小程序打开率比较高,在初期就带来了不错的用户量。阿拉丁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摩拜小程序指数值为最高的10000点。
不过,在微信小程序逐渐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迎来了竞争对手,市场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
最近,支付宝悄悄上线小程序,被细心的网友抓到了把柄,指出支付宝小程序公测代码里出现了微信小程序团队开发者的名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支付宝公开向微信道歉的原因。
而正是支付宝的道歉,让支付宝小程序一夜之间就被舆论所关注,这次意外反而成了最好的宣传效果。
此次,支付宝在“社交梦”破碎后又在小程序上死磕微信,打响“小程序”正面战争的一枪,原因可能支付宝看到了在小程序上构建的生态闭环有较大关联。
通过对市场梳理,发现并不只有腾讯阿里这对老冤家在台上玩。市场远比这热闹的多。
有百度最先提出的“轻应用”概念(2015年推出直达号),借助移动搜索的入口建立新的分发形式,践行李彦宏所说的“连接人与服务”;而UC则以超级APP的形式,在浏览器内部建立网页应用平台,集成了几乎所有常用的高频应用。
上月底,在小米发布MIUI 9的时候,也对外发布了小米直达服务。与微信小程序类似,直达服务也是一个新形态的应用平台,无需安装,即点即用。小米MIUI架构师蔡经伟表示,直达服务在体验上与原生APP相似,“体量微小,成本也更低”。作为以硬件产品为主的科技企业,小米对小程序的看法与此前的微信小程序和“轻应用”不同。在小米看来,“小程序”可能是新一代移动端应用分发入口。因此,包括金立、魅族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也与小米一样,在积极布局“小程序”。
加上美团、58同城等互联网企业的纷纷加入布局,可以看到,小程序的战场已经烽烟四起。大家竞争成为新一代应用分发入口,不知这一次,微信是不是做了别人的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