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泄春光有柳条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感觉,春日里最灵动、具风情的树木,定然非柳树莫属。

柳树是最寻常最普通的,也是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树,最早感知到春天的树木便是它了。

农谚说:六九七九,隔河看柳。

料峭春寒,当别的树木还迟迟没有醒来,她已经抽绿吐芽,前两日还是光秃秃枝条露出鹅黄色的星星点点,相约春风,飘摇的柳枝条迎风荡漾,婀娜多姿,风吹柳动,丝丝飞扬,心也跟着柔软起来。勃勃春意葳蕤着,用无声的茁壮提升着生命的灵性与高度。

远看一树浅淡的青色,在干净的空中晕开成一片“青烟”。先是隐隐约约地一抹儿绿,近看却实在太淡,隔上几日,已经有嫩芽抽来,有起起伏伏之态,再过上几天,竟然是满眼的绿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年年青,却不见离人归,功名利禄有何用,及时的陪伴才是最美的时光。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风吹动的何止是柳枝呢?

“自古伤情多别离”。而柳树却总是每每嵌入人们依依惜别的场景。

“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更重要的是,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

不论是左公柳,还是灞陵柳,也不论是章台柳,抑或是沈园柳。一枝弱不禁风雨的柳条寄托了诗人太多的离愁别绪。

《世说新语》中谢安有天在给子侄们讲论文义,天上飘起了大片的雪花来。性情的谢安便欣欣然问大家:“白雪纷纷何所以?”座上的侄女谢道愠起身答就:“未若柳絮因风起”。一问一答,完美的应对,东坡居士有“柳絮才高不道盐”句。就是因此“柳絮才高”也专指那些有卓越文学才能的女子。

花中陶渊明最爱菊,树中他无疑最爱柳。不但在房前檐后遍植柳树,更有意思的是因堂前有五株大柳树,自谓为五柳先生。

面对柳树,那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无疑是容易让人感慨的。一生不求名利的介子推竟然是为躲避邀功请赏,绝然带着年迈的母亲隐居于介休绵山中。凭借众人携扶之力而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知情后羞愧难耐,亲自带着随从赶到绵山相劝。

然而茫茫大山根本无从寻觅。此情此景让晋文公的心情难以安稳。心怀叵测的大臣为讨喜欢,黔驴技穷施展伎俩放火烧山。

介子推自始至终也没有从大火中走出来。满山的大火不仅烧掉了晋文公的威望,也彻底烧掉了他的梦想。大火三天不熄,熄灭后众人才发现母子两人紧紧相拥着,被活活烧死一株老柳树的洞中。

于是便有了寒食节插柳的风俗。

漫步在洛浦岸边,一棵棵柳若静默的女子用绿点缀着河水,揣着幽微的心事站在蓝天碧水之间,用时间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兴衰与悲欢。

那些和柳树有关的美好,除了赞美,我不能做别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个周末,特意去看柳,远远望去,一片“青烟”袅袅升腾,近了,光秃秃的枝条上露出鹅黄色的星星点点。今日,站在操场,放...
    安心安阅读 5,238评论 0 2
  •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
    上善若水鱼阅读 4,369评论 0 0
  • 今天来说说第一卷第四章传奇霸主晋文公这部分中涉及到的典故。 7、桐叶封弟(天子无戏言)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
    素小拙阅读 3,738评论 0 4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
    MU心阅读 4,824评论 0 16
  •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简书,你好
    冷暖君阅读 5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