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2022-09-25 10:14 发表于上海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任正非的一篇内部发言稿,其中提到“全球经济持续衰退,加上疫情影响,消费能力会大幅下降,……,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我理解,大意就是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不是特别好,所以华为要开始考虑为严冬做准备。如果连华为都这么想,其它的公司呢?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感受到了其它行业也有类似的情形,他在一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刚进去三个月左右,原来1500多人的团队,就减员了两三百人,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学历很高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我自己所在的公司,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这种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对我们个体,特别是职场上的我们,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增加了我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知。面对这种不缺性,我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向外看,一种是向内看。
向外看,就是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顺应趋势,把握机会;向内看,就是看自己有哪些核心能力,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从目前我的状态来看,我比较庆幸的是,自己在一个一线城市,在一个上升的产业中;所以,我更多地会向内看,分析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和核心关系,简称看“内核”。
提及内核,我首先想到的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大概是在十多年前第一读到过这本书,当时就觉得很受启发,并在后来一直影响着我。
而最近在刷视频的时候,刚好看到有人在推荐这本书,触发我重新阅读它。所以,后续的几期文章,都会陆续分享我的阅读感受。今天重点分享我对书名的理解,主要包括3个方面:
什么是高效能?
是哪个7个习惯?
为什么这7个习惯能带来高效能?
1 什么是高效能?
提到“高效能”,你首先想到什么?你可能比较容易想到,一个人做事情很麻利,做同一件事情,小张需要3小时,小王只需要30分钟。不过,仔细想一下,你可能会发现,这个其实更应该叫高效率,也就是完成同样的事情,所需要耗费的资源(时间、钱财等)最少。
为了回答什么是高效能,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效能”?
效能对应的英文是Efficacy,在剑桥词典(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中对其定义是:
the ability, especially of a medicine or a method of achieving something, to produce the intended result;
翻译过来就是:效能是产生预期结果(效果)的能力。
而斯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对“效能”提出了他的洞见:
效能是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那什么是产出?什么是产能?什么又是它们之间的平衡呢?
柯维在书中提到了一个经典的比喻,一个农夫有一天得到了一个可以下金蛋的鹅,这个鹅每天都能给他下一个金蛋,他慢慢变得富有了,但也越来越贪婪,一天一个蛋无法满足他,于是他想一次性把蛋从鹅肚子中全取出来,于是把鹅杀掉了,但是悲剧性发现鹅的肚子中并没有大量的蛋,而它也回去了这个鹅。
在这个故事中,金蛋就是产出,下蛋的鹅就是产能,所谓的效能,就是要保持金蛋和鹅的平衡,不能杀鹅取蛋,也不能只把鹅养着不取蛋,最后把农夫和鹅都饿死了。
这个故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个也很像我们的工作,工作能力对应的就是鹅,而工作结果和收益就是金蛋。如果有工作能力,但是不工作或者不产出,就没法获得收入,养活和发展自我;而如果拼命工作,没日没夜,不注意休息和家庭,短期可能有些结果,但长期会损失、甚至丧失工作能力(比如过劳死)。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高效能其实指的是,能够很好平衡产出和产生的关系,既能持续有金蛋,鹅也不会死,更进一步,鹅能健康地成长,一天不仅能下1个蛋,甚至是2个或3个,甚至更多。
2 哪七个习惯?
那如何获得这种效果呢?柯维认为通过践行“7个习惯”,就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效能。这7个习惯分别是:
①积极主动:自主选择,自己负责,积极行动;
②以终为始:先构思最终的结果和画面,然后开始行动;
③要事第一:先做重要的事;
④双赢思维:你好,我也好,如何让大家都好;
⑤知彼解己:诚心地先聆听和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对你的理解,从而促进共识;
⑥统筹综效:寻找更好的方法,让1+1>2;
⑦不断更新:在生活的四个方面(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中不断改善。
这里只是简要介绍这7个习惯,后续文章再详细展开。虽然这7点被称为7个习惯,但是我觉得它更像是7个原则。为什么把它称习惯呢?
我的理解是,这7个原则很重要,但它不是我们天然就有的, 需要后天不断地练习,将其变成自己的“第二天性”,只有变成习惯后,才能融入到我们日常的行为和思考中。
3 为什么7个习惯能带来高效能?
3.1 成熟模式图
通过前面的简介,我相信你已经初步了解了高效能的定义,以及7个习惯的含义。不知道你是否和我有一样的问题,为什么建立这7个习惯,就能带来高效能呢?
在这本书中,我没有看到严谨的逻辑证明,也没有看到相关的试验证明,践行这7个习惯的人,就一定比不践行的人更加高效。
柯维也坦言,这7个习惯并不是他的发明,只不过是他通过大量的观察、阅读、思考已经亲身体验,总结出的这7个习惯。所以,7个并不是严格的证明,后来柯维还出了《高效能人士的第8个习惯》。
阅读完全书,最让我着迷的,不是习惯的数量和内涵,而是他为这7个习惯安置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成熟模式图”,我觉得这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的必经之路。这个模式图很简单,它指出我们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
依赖期:我不行,我要依赖你,你要照顾我,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
独立期:我行,我自己做出选择,我为自己负责;
互赖期:我们都行,为了更好,我们可以组队,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和成长。
而柯维的巧妙构思就是,他将7个习惯完美镶嵌在这个三个发展阶段中,其中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三个习惯,帮助我们从依赖发展到独立;而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筹综效帮助我们从独立期发展到互赖期;最后,不断更新这个习惯,让我们从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让前6个习惯的建立和运行更加高效。
所以,从这个框架中,我们就能初步感知到,这7个习惯的建立大概率能帮助我们提高效能。
3.2 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
“7个习惯”为什么对提升效能有影响?那就是“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柯维在书的第一章指出:
“人类的效能都需要原则做指引,……这和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法则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反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十诫》)。
我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让我想到了电视剧《天道》中提到的“文化属性”的概念,强势文化就是“尊重规律的文化”重温《天道》:别人看到的,可能是你想到没想到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如果7个习惯的确是符合规律的原则,那么按照它行事,的确能更高概率提高我们的效能。
总结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影响我“内核”很重要的一本书,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时,重读它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
高效能不是做事很麻利,而是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7个习惯建立,是实现高效能的方法,不过它更像是7个原则和心法;
为什么这7个习惯大概率能提高效能?因为它被很好地嵌入到了人生的成熟阶段中,且是一种基于”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
希望对你有启发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