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不论生活如何好像都难逃各个方面的困扰。或者事业停滞不前,无所作为;或者夫妻形同陌路,剑拔弩张;或者整天忙得团团转,累得喘不过气来;或者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总是彷徨和纠结……
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的倾向就是把责任推向外界,比如事业不成是因为经济环境不好,夫妻关系紧张是因为老公或老婆不理解自己等等。可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而这种改变的根本是一个人的品德塑造。
这种品德成功论与当代社会鼓吹的“个人魅力论”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个人魅力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以及圆熟的沟通技巧。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认为这些技巧性的东西不过是一种创可贴式的方法,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让一个人获得真正持久的成功。
品德是习惯的合成。书中所提出的七个习惯即是如此,它们涵盖了人类永恒不变的高尚品德,因此不论世界如何变化,都一样有效,而且会越来越重要。正如京东大学执行校长马成功所说:“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年轻化、碎片化,充满变化和迭代,面临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复杂的问题只能靠复杂的系统来解决吗?高手都喜欢“化繁就简”,一定有某种规律和原则在那里,找到的人将不再迷茫、疲惫……愿《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与我们常在”。
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曾经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财富》杂志100强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这样一位社会公众人物,运用他的理念也创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是9个孩子的父亲,50多个孙辈的祖父,还被授予过“最佳父亲奖”,而这个奖项被他自己看成是此生最有意义的。
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柯维的思想体系以及他著名的七个习惯吧。
一、转变思维定式,生活就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这种思维定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定势,蜜蜂们才没有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
可见,思维定式就是“惯性思维”。它就像是一幅人生地图,指导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处理事物。如果这个地图是错误的,即使我们再努力、再高效、再积极,也只能走向错误的方向。
梭罗曾经说过:“一颗邪恶的大树,吹它枝叶千斧,不如砍它根基一斧。”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柯基的七个习惯理论,是帮助人们树立以品德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这些品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不容置疑的自然法则。它能带给我们成长与改变。这种成长与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础,会让我们“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习惯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柯基的七个习惯理论不是零散的心理法则,而是符合个人成长规律的。如果我们能依据这个理论去实践,就将经历由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的一个“成熟模式”。
二、个人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是个人领域成功过程中的三个习惯。
积极主动,重要的是强调我们要为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我们不能像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那样,对刺激作生理性、机械性的反应,而是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培养出自由选择的能力。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面对一件事,消极被动的人采取直接的反应,会说“他把我气疯了”。而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则会告诉自己: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是一种选择。
以终为始是要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认清方向。柯基提倡大家按照不同的社会角色为自己写下个人使命宣言,比如作为丈夫是家庭第一,作为个体是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则是在诚信上决不妥协等等。个人使命宣言就是个人宪法,是我们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决策的基础。假设你把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定为目标,那么你在孩子犯下错误时,就不会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挖苦、训斥甚至责打孩子。
要事第一很好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当我们决定了什么是重点后,要依靠自制力来执行,避免被感觉、情绪或者冲动所左右。
养成了以上三个习惯,可以肯定的说,你已经成就了独立的自我。但是个人的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还必须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
三、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公众领域的成功,需要牢记一个概念,那就是情感账户。所谓情感账户,储藏的是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习惯五、六、七,即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就是帮你填满情感账户的法宝。
我们目前的教育存在一种偏颇,使得孩子们从小就形成了竞争的理念,而不是合作,即使有合作,也经常少不了尔虞我诈。而真正成熟的人际交往法则应该是双赢,如果不能双赢,也要好聚好散。因为我们都生存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都会对长远的关系产生这样那样不利的影响。
知彼知己,特别强调倾听对方,用共情的能力去理解对方,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如果你能移情聆听对方,就相当于给了对方“心理空气”,想想看,这样的你怎么能不被对方接受呢?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也就是既不是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按照你的方式,而是找出第三种更好的方法,这是互相尊重的结果,也是使整体能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的最优方案,对于家庭,对于团体,都极为重要。
除了前六个习惯,最后一个,柯基提到了不断更新的习惯。也就是在生活的四个基本面方面不断更新自己,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这个习惯能提高前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使得个人、家庭、团体能够日新月异,不断迈向新的成长之路。
亚里士多德曾说,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柯基的七个习惯理论正是为追求卓越高度整合的方法,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产出与产能平衡的状态。说到产出与产能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伊索寓言中《生金蛋的鹅》的故事来说明。
一天早晨,一个农夫发现自家的鹅窝中有一只金灿灿的蛋。他把蛋带回家,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金蛋。从此以后,农夫得鹅每天都下一个金蛋。他每天都把金蛋拿到集市上去卖,很快他就变得富有起来乐。
慢慢地,农夫变得越来越贪心,他就想:要是我把鹅的肚子划开不就能得到很多的金蛋了。于是,他把鹅杀死了,但是,鹅肚子中什么也没有。农夫再也得不到金蛋了,因为他把生金蛋的鹅杀死了。
在这个故事中,金蛋是产出,而鹅是产能。我们很多人存在的问题就像农夫一样,往往是只重产出,而忽视了产能。而当你养成了七个习惯,你就不会盲目地加班加点工作而损耗了身体健康,也不会想让子女依自己的规划行事,不会在家里形成一言堂的局面,不会为了一时的享乐而过分透支银行存款……
总之,所有的一切都会以一种高效、平衡、向上的趋势运转,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