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栩接到伍女士的视频电话,说一远房表亲要给她介绍对象。她一边画着小画,一边随口应付着。这些年她冒出了不少远房亲戚,都说为了她的事操碎了心。前些年她还会挣扎,后来发现挣扎除了增加家庭矛盾,并不能解决问题,她便放弃了去说服这些七大姑八大姨。
作为一个快三十的姑娘,还没有对象,在农村就会被认为不孝。伍女士最常跟她说的一句话是,“你看看你那些同学,你不难受吗?”只要在喻父感觉到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就会转移话题,所以在喻家比较大的家庭战争基本没发生过。喻父是个比较心大的人,没什么心思,过得乐呵乐呵的,伍女士抱怨任何事情,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喻家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伍女士在打理,用喻父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伍女士把他们家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都在操着心。”
在观念陈旧的农村,读书念大学的孩子很少,伍女士认为她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能时常接受到别人的赞美,所以她觉得这是件很荣耀的一件事,但随着喻栩的年纪越来越大还没嫁出去,伍女士的这种荣耀感就在慢慢减少,甚至觉得这成为了她的负担。比如前些年在家庭聚会上聊到喻栩的事,当着众人的面,她说,“我就不该给你读书,你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结婚生子。”喻栩听到这话,愣在了当场,她没想到这些年,伍女士竟然悟出了“读书无用论”,她一直以为那就是伍女士最巅峰的口不择言。
“一山还比一山高”,这一刻喻栩才深刻明白,只是她没想到这另一山是伍女士自己“攀登”上去的。
起因是伍女士新介绍的这小伙,且不说跟喻栩不在一个城市,单从看上去愣愣的,就完完全全不是喻栩的style。她便跟伍女士说不要加微信了,当时的伍女士很通情达理,你看不上的话那就不给了。
但是隔天,伍女士就很严肃地打了个视频电话,说,“我拿着照片给我的姐们看了,她们都说你太挑了,再挑就嫁不出去了。”喻栩一听又是这些阿姨,就火了,“你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接受我不喜欢的事?就因为你丢了面子?”伍女士就更火了,直接来了一句,“你怎么跟畜生一样!”那一刻,喻栩愣住了,随即挂了电话,然后眼泪就下来了,脑子里浮现过很多事情,怎么着就在伍女士心中变成畜生了?
喻栩一路很乖巧地念书到大学,最多就高三多读了一年,没什么大出息,也没什么大过错。毕业之后,时常回家看父母,也很孝顺地买东西,最大的过错大概就是伍女士认为地还没把自己嫁出去。
要说伍女士不爱她吗?当然不是。作为独生子女,伍女士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喻栩,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孩每次看她穿的花衣服都要回家大闹一场,邻居阿姨就会说,“你跟她攀比什么,他们家就她一个小孩,不给她买给谁买?”
伍女士的骨子里有点重男轻女的,那个年代计划生育太严了,喻栩有个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在快到7个月的时候被强制引产了,伍女士的身体就在那个时候开始不好了。后来的好多年里,伍女士走过好多路子,都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喻栩觉得伍女士可能命中注定就只有她一个孩子,且她身体又不太好,就很乖很听话地长大了。等到喻栩工作了,伍女士对比了下自家女儿和侄儿们的行为,她才慢慢开始觉得生个女儿比生儿子好多了。
随着喻栩的长大,伍女士的爱就越发偏执,只要她觉得是对的,她就不会考虑喻栩和喻父的想法。所以简单来说,在伍女士的观念里,除了喻栩和喻父,其他外人说什么都可以深信。比如在喻栩刚毕业的时候,伍女士怀孕了,坚持要生下来,喻父和喻栩两人从家庭收入和高龄产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并没有任何用,然后家庭就陷入了冷战,后来喻父告诉喻栩,因为某位堂哥说了一句年龄大了生孩子有风险,伍女士就放弃了。这些事情都是朝着事态变好的方向去的,喻栩都能接受,但伍女士的这些姐妹,闲到没事就爱嘀咕张家长李家短,她们自家的矛盾都解决不了,偏爱在伍女士面前寻找优越感,然后她跟伍女士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大家各扫门前雪不是挺好的事吗?
喻栩后来反思了一下,造成这个问题她也有原因,直接加了微信又怎么样?“聊不聊得来”这个最终的解释权终归都是在她自己,跟伍女士摊牌的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么简单被论证过多次的道理,她怎么就是老忘记呢?
后来,伍女士可能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不是很妥当,发微信给喻栩,“以后不会再骂你了。”
喻栩感觉有点悲哀,她终于意识到她为什么会那么缺乏安全感,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在慢慢发挥着作用。她很容易相信别人,别人只要给她一分好,她都会还回去两分。她回过头想想自己的经历,她一直都在讨好着别人,深怕被别人抛弃。
——《鱼姑娘的平凡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