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上有个“责任除以二等于零”的说法,我印象当中这是从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学到的知识。学完之后虽然说我也做了学习笔记,但就像之前学到的大部分知识一样,也没有把它太当回事。
直到前段时间,我不满两岁的儿子,独自一人跑下楼之后。我才认识到这个知识的重要性。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妻子因事外出,就将儿子交给我父母帮忙照看。看孩子嘛,这事也不像安排工作一样,必须强调由谁来具体负责。所以呢,也就是孩子在房间玩,爷爷奶奶一起照看着就完了。
但无巧不成书,那天还偏偏就出事了。原来当时父亲打开防盗门在门口处理垃圾,我母亲以为孩子跟着他爷爷玩呢,我父亲就以为孩子在房间跟奶奶玩呢。谁知我儿子谁也没跟,独自一人只穿着个袜子,就悄悄的从我父亲背后绕过去下楼了。
父亲弄好垃圾之后,就去厕所洗东西。洗了一会突然听我小侄女问,我小弟弟呢?原来她写完作业,在找弟弟玩时发现弟弟不见了。父母等人在各个房间来来回回找了几遍,也没找到。
刚才还在房间呢?怎么这一小会孩子就不见了呢?这么小的孩子能去哪里呢?正好当时我弟弟也在,他就带着满脑子的疑问,飞奔着跑下楼去,寻找孩子。父母随后也都跟着下楼去找。
最后我弟弟,在小区对过一家洗车店的汽车里,找到了我儿子。那时这个臭小子正抱着方向盘玩的正嗨呢。
刚知道这件事情时,我头脑发懵、后背发凉。这是没出事,路上那么多车,万一出事后果就不堪设想。
为了吸取本次事件教训,将坏事变成好事,我和家人们一起分析了这件事情的原因。经过分析发现,这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胆敢自己一人下楼,所以也都没有采取防止孩子下楼的措施;二是当时父母都认为另一方在看孩子,所以导致孩子跑丢了之后,谁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
虽然说原因有二,但从管理学上来说,归根结底还是责任分散导致的问题。如果当时这个事情只交给一个人来负责,那么不管孩子去哪,看护者都会时刻关注,不会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也就能够防止出现孩子独自下楼的危险事件。
这事虽然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从中也能看出家庭中存在的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看出管理学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责任除以二等于零”这个管理学知识,我又找出了原来的学习笔记复习了一遍。
文章首先讲了旁观者效应,也就是“责任分散效应”。说如果有一个人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他的责任感会很强,并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几个人,或者是一群人共同完成任务。那群体中每个人的责任感将大大减弱,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向后退缩,心里会想:反正还有其他人呢。
虽然说在家庭中,一般不会出现,遇到困难每个人都向后退缩的现象。但是如果责任分散之后,还是存在责任感大大减弱的问题。
其次文章谈到了责不可共的问题。说群体共同承担责任,会导致每个人心中,自动缩小责任,放大贡献。遇到问题,觉得我的责任小;获得收益,觉得我的贡献大。
这条不消多说,在体制内工作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最后讲的是责不越级。意思是说权力是热的,责任是冷的。如果不干预,责任会下沉到最基层员工,权力会上浮到最顶层管理者,造成基层有责无权,顶层有权无责。责权失衡后,有权无责的就会乱指挥,反正出错了也没他什么责任;而有责无权的就不愿开展工作,因为在什么权力都没有,出了问题还要担责任的情况下,什么都不干就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有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背后的原因就是“责任分散效应”,就是多人共同负责,责任除以二等于零。
在管理中,如何避免责任分散效应带来的危害呢?记住两个心法:第一,责不可共;第二,责不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