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院线大繁荣的今天,大众的观影品位越来越高,但歌舞类电影始终不怎么讨好。上一次在国内院线上看到歌舞电影,还是根据著名音乐剧改编的《悲惨世界》,虽然有着休.杰克曼等众多大咖的精彩演绎,但收到国内观众们更多的评价却是:一出外国人的京剧,最终,该片在内地市场以6432万的票房惨淡收场。如今,又一部歌舞类电影《爱乐之城》也在国内院线登场,却在上映四天的时间内就收获了超过1亿的票房,除去同档期的竞争对手大多是海平面以下水准的国产片这一因素之外,这部电影本身吸引人的地方又在哪里呢?
答案非常简单,就是美国电影界的认可。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已经观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对这部电影毫不了解,他们完全是冲着这部获得了奥斯卡多项提名的名头进的电影院。那么,这部电影又是为何被众多电影奖项所青睐呢?原因就在于,这部《爱乐之城》是向美国电影黄金时代的致敬。
不过先不急着说致敬,我们先来看看这部电影的剧情。在“冬—春—夏—秋—冬”五个章节的循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剧情俗套却不落俗套的故事,苦苦追寻演员梦不成的米娅和怀抱复兴爵士乐梦想的塞巴斯汀在经历种种误会后走到了一起,失意的两个人抱团取暖,在彼此眼中找到继续追逐梦想勇气,但人总是在成长,再坚持的梦想也会随时间的改变而动摇,最终两人因理念的不合而分开,却又时时念着对方。然而生活不是童话,彼此相爱的两个人最后还是没能走到一起,在塞巴斯汀的俱乐部蓝色的灯光中,二人彼此对望,故事戛然而止。
这种爱情故事的套路大家已经看到了无数次,我们都知道,男女主角在经历了起承转合后必定会重归于好,但庆幸的是导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二人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因此,整个故事剧情俗套但却不落俗套。不过导演还是很温情的,他将男女主角最可能的那种结局通过一大段的想象画面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在一部电影中看到了两个结局。
其实但看这部电影的剧情,让我觉得它与当年深受好评的爱尔兰电影《曾经》非常的像。男女主角都是不经意间相遇,通过音乐的联系,他们开始亲近彼此,但最终却没有在一起。其实这才更像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两个人因为某件事在一瞬间互生好感,飞快的就爱上了对方,然后像两根火柴一样,剧烈燃烧,爱的疯狂,但当真正的共同生活开始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便会让这剧烈燃烧的爱迅速的冷却,我坚持我的理念,你坚持你的梦想;亦或是我活成了你的模样,你却放弃了对梦想的坚持。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感情的维持始终在一个难以言说的度上,需要两个人共同小心翼翼的去维持,一旦有一方稍作松懈或稍微放纵,感情的天平便会倾斜。有句歌里唱到:“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因为在一起需要的并不单单是爱,而是长久的坚持和付出。
再来说说致敬,从开场的高速公路之舞开始,导演便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向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们致敬,在两个小时的歌舞光影中,我看到了好多电影的影子。像《柳媚花娇》、《雨中曲》、《瑟堡的雨伞》、《无因的反抗》等等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经典电影中的经典片段都纷纷亮相,这对看过这些电影的观众来说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感,而除了这些表面上的致敬,影片中的很多细节也都体现出导演的怀旧和致敬,比如米娅在走过街头的时候,身边就是上好莱坞著名的涂鸦墙,上面画着包括卓别林、梦露等众多代表着好莱坞辉煌的明星画像;米娅在同姐妹们共住公寓时,她房间的墙上则是英格丽褒曼的大幅画像。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致敬场景,则是米娅第一次进入酒吧时,看到一身蓝西服的塞巴斯汀的场景,那一瞬间我脑海里立刻就想起了《北非谍影》中的那句著名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这一间。”而在本片的结局时,这一场景再一次出现,两人目光穿过人群的深情对视,让人唏嘘。
导演达米恩.查雷泽的两部作品都跟爵士乐有关,却都在接着爵士乐说别的。他的上一部电影是爵士风满满的《爆裂鼓手》,但在那部电影中,他把爵士乐玩成了“竞技体育”;在《爱乐之城》中,爵士乐其实也是个引子,整部电影的主要基调还是向上个世纪的诸多经典电影致敬,这也是一个很讨巧的手段,让人们回忆起了那个几乎没有任何特效,全靠大师演绎的电影时代,而随着这半年来川普的造势和上台,让诸多对现实政治不满的美国文艺界人士情不自禁的去怀念当初那个岁月静好、歌舞升平、艺术自由发挥的美好年代。
因此,虽然这部电影在剧情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瑕疵,但是瑕不掩瑜,终究还是一部值得赞美的优秀作品。对于美国观众来说,这是对过去的一种美好回忆和致敬;而对中国观众来说,虽然没有那么满的情怀,但这部有着强烈色彩和优秀乐舞的电影,多少会提高他们对歌舞类电影的接受程度与欣赏水平。如果一百个观众中能有一个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不再对院线上映的歌舞类电影嗤笑和不解,这便是本片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成功了。
最后,放一张彩蛋,我觉得这也算是致敬吧。